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4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循环日报》

【答案】《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1874年2月4日,《循环日报》在香港创刊。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工韬是该报的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笔。在工韬的主持下,《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课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之一。该报取名“循环’,,是因为其创办人王韬是循环论的信奉者。王韬先后在该报上发表了数以百计的政论文章,评论时事政治,鼓吹变法自强。在业务上,《循环日报》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作为一份政论报刊,《循环日报》还大胆改革文体,建设报刊政论文体。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于感情,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

2. 《第一财经日报》

【答案】2004年11月15日,由上海文广、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三家集团共投资一亿元的《第一财经日报》发行。《第一财经日报》为对开大报,每周一至周六出版,以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香港等经济发达地区为核心,辐射至全国其他经济区域。《第一财经日报》涵盖了广播、电视、报纸,且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三跨”经营,打造了中国第一家跨媒体经营的财经传媒平台。

3. 癸丑报灾

【答案】“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政府借军事胜利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大肆摧残,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纸”的罪名而查封。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较之民国元年的500家锐减300多家,北京的上百家报纸也只剩下20余家。报刊减少至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被害,因而在中国新闻史上把“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称为“癸丑报灾”。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