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多起网络谣言事件,网络谣言的肆虐,不但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破坏了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而且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网络谣言,分析其内在本质和特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和治理,对我国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谣言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自有人类社会以来,谣言就相伴而生。进入网络时代,谣言也产生了新的表达形式——网络谣言。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和范围远大于传统谣言,其造成的社会危害要比传统谣言大得多,因此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既有研究大多是从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学科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并且多侧重于研究网络谣言的危害以及治理方法,较少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对网络谣言的性质和传播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的,本文即从这一角度着手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展开。
绪论部分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着重梳理与本课题有关的中外学者的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一章从界定谣言及网络谣言的定义入手,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前人的不足之处,给出有关的概念界定,就网络谣言的特点、类别进行逐一分析。进而尝试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论的创新角度,重新分析网络谣言,再次论证了网络谣言并非一个新生事物,它是传统谣言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以求达到认清其本质的目的。由于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使谣言的传播速度加快,波及范围拓宽、社会影响加深。第二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分析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与传播机制。第三章结合本专业的学科角度阐述了网络谣言的治理对策,本文认为单凭法律手段来防治网络谣言是有局限性的,必须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着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从根本上提升公民的媒体素养,才能达到标本兼治,有针对性地防治好网络谣言。在结论部分,本文认为在网络谣言的防治和引导网络民情舆论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力度,寻找到言论自由与网络规范的平衡点,使网络这一最大变量变为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