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万木草堂

【答案】万木草堂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康有为于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创设的一座新式学堂,是他讲学的场所。康有为采取个别谈话甄别的办法,招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且有志于维新的青年入学。办学宗旨是培养兼通中西学说,德智体多方面发展的人才。著有《长兴学记》以为学规。康有为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开设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经世之学和文字之学四种课程。学生除听讲外,主要靠总结读书、写笔记、记功课薄,每半月旱交一次。康有为对功课薄反映的问题或做批示、或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康有为自仟总教授,另从学生中选出若干名高材生作为学长,带领学生读书。还要求学生练习演说、做体操和假期“游历”

万木草堂是一所由旧式书院向新式学堂过渡的学校。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前后历时7年,期间他完成了-系列重要著作包括《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书,同时他还继续撰写《大同书》。这些著作也成为万木草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维新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变法维新骨干,如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人,他们都成为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康有为逃亡日本,万木草堂于1898年9月被清政府查封停办。

2. 五经课试法

【答案】五经课试法是魏文帝时期制定的考试办法,由东汉的“二年试经”发展而来。规定

,不通者罢遣; 初入学者称为门人(即预备生); 学满两年并考试能通一经者称作弟子(即正式生)

弟子学满两年考试通二经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未能通过考试者,可随下班补考,补考通二经者,亦得为文学掌故; 文学掌故满两年并能通二经者,耀其高第为太子舍人,不得第者,也听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满两年并试通四经者,耀其高第为郎中,未及格者,亦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郎中; 郎中满两年并能通五经者,摧其高第而随才叙用,不通者亦听再试,试通亦叙用。

3. 率性发展

【答案】率性发展是关于个体发展的一种思想,《中庸》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天赋之性是人的修道之谓教。”这是继承思孟学派“性善论”的思想,上天所赐予的称作“性”

,修明和推广这个道,就称作“教”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顺应和发扬这种本性称作“道”。教育即

,尽量把天赋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体现出来,进而调节人的修道,而教育的作用则在于“率性”

日常言行和喜怒哀乐之发,以达到社会的和谐。

4. 洋务教育

【答案】洋务教育是19世纪60年代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国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过程中举办的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方面。其主要活动分两部分:一是兴办新式学堂:二是办理留学教育,派遣学生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军事、技术和自然科学。洋务派举办的学堂,无统一

,比旧的学制,未形成学校系统。教学内容除“四书”、“五经”等外,主要是“西文”和“西艺”

学堂讲求实用,并开始将近代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学科作为课程,有些学堂还学习万国公法、外国史地等人文科目。洋务教育建立了一套有别于封建主义的学校管理制度,对招生、考试、学习的年限、经费来源以及学生毕业后的任用等都有详细规定。它提出“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突破了传统中体中用的思想框架,对于促进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5. 《教育独立议》

【答案】《教育独立议》是我国著名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蔡元培论述教育问题的一篇文章,写于1922年。他认为“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教育事业须超然于各派政党、各派教会之外。为实行超然教育,他提出下列办法:①“分

,凡区内各项教育都由大学办理; ②“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全国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立一大学”

,学教授所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也由委员会举出”“由各大学校长,组织高等教育会

,议,办理各大学区互相关系的事务”。教育部“不得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经高等教育

会议承认,不受政党内阁更迭的影响”; ③大学不设神学科。“各学校中,均不得有宣传教义的课

,程,不得举行祈祷式”“以传教为业的人,不必参与教育事业”。

这些观点成为1927年一度试行“大学区”制的思想依据,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反映了他反对军阀分子控制教育,希望按照教育规律办好教育事业的美好愿望,教育脱离宗教的主张更含有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革命意义。

6. 六学二馆

【答案】六学二馆是唐代中央官学的简称。六学指国子监所属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律学。二馆指门下省所属的弘文馆和置于东宫的崇文馆。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监统领。此外,唐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属于旁系。弘文馆、崇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二、简答题

7. 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案】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是对教育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教育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发展定量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是使教育研究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如下:

(1)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是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常用的集中量数有三种: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是描述次数分布中“离中趋势”这一特征的统计量,简称“差异量”。一组数据,若离中趋势小,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大; 反之,若离中趋势大,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小。最常用的差异量有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

(3)地位量数(相对位置量数)

相对位置量数有百分等级与标准分数两种。标准分数,主要指Z 分数。Z 分数是一种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分数中所处位置的量数。

8. 简要解释并举两个实例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答案】(1)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个体或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2)教育可能对个体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或作用,例如过分强调知识授受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又如反复的机械练习会抑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3)教育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或作用,例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抑制了这些国家投资发展经济及其他社会事业,又如研究发现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在再生产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不平等。

9. 王夫之主张教师“必恒其教事”,他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案】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他在对理学教育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王夫之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即为师之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并对“教者之事”

(1)“必恒其教事”。王夫之认为教师对待教育工作,应该像园丁精心培育花卉,农夫辛勤耕

,就是要求教师应该热耘十地一样,要孜孜不倦,坚持不懈。他指出:“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

爱教育工作,乐意精心培育人才。

(2)“明人者先自明”。教师的责任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讲明道理,“欲明人者先自明”。只有教师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深刻领会了道理,才能胜任教育工作。他写道:“夫欲使人能悉知之,能决信之,能率行之,必昭昭然知其当然,知其所以然,由来不昧而条理小迷。贤者于此,必先穷理格物以致其知,本末精粗晓然具著于J 自日,然后垂之为教。”否则,若自己于道茫然未有所

,是不配也不能充当人师的。 得,大义不知其纲,微言不知其隐,“实则昏昏也”

(3)要“正言”、“正行”、“正教”。王夫之非常重视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在教育活动中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