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827计算机综合之数据结构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树的第6层(设根为第1层) 有8个叶结点,则该完全二叉树的结点个数最多是( ).

A.39

B.52

C.111

D.119

【答案】C

【解析】完全二叉树的一个特点是:叶子结点只能出现在最下层和次下层. 题目中没有说明完全二叉树的高度,首先由完全二叉树的特点确定题目中树的高度. 根据题意,一棵完全二叉树的第6层(设根为第1层) 有8个叶结点,可知此二叉树的高度是6或7. 题目中求二叉树的结点数最多的情况,因此此完全二叉树的高度为7. 由于高度为7的完全二叉树的前6层是一棵满二叉树,根据二叉树的性质2可知,高度为6的满二叉树的结点数是

目中二叉树的第6层结点数是. 又根据二叉树的性质1可知,题个结点,已知有8个叶子结点,那么其余32﹣8=24个结点均为分支结点,这些结点在第7层上最多有48个子结点(即叶子结点). 所以此二叉树的结点数最多 可达

2. 某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 路由器R1

只有到达子网

( )。

的路由。为使R1可以将IP 分组正确地路由到图中所有子网, 则在R1中需要增加一条路由(目的网络, 子网掩码, 下一跳) 是

A.

B.

C.

D.

【答案】D

因此是 【解析】首先从题目给出的路由表项可以确定下一跳肯定是路由器R1直接相连的R2的地址, , 此时可以排除A 和B 两个选项了。进而分析路由器R2所连接的网络特点, 注意

其连接了2

个网络分别是

和, 但答案选项中只有一条信息, 因此这里用到了超网的概念, 超网是与子网类似的概念一IP 地址根据子网掩码被分为独立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但是, 与子网把大网络分成若干小网络相反, 它是把一些小网络组合成一个大网络一超网,

这里

, 那么子网掩码就是前24位是相同的,

因此所构成的超网就是即, 因此答案是D 。

3. 下述二叉树中,哪一种满足性质:从任一结点出发到根的路径上所经过的结点序列按其关键字有序( )。

A. 二叉排序树

B. 哈夫曼树

C.A VL 树

D. 堆

【答案】D

【解析】堆的定义:

n 个关键字序列K 1,K 2,... ,K n 称为堆,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如下性质(简称为堆性质) :

(1)

(2)

且且或

满足第(1)种情况的堆,称为小顶堆;满足第(2)种情况的堆,称为大顶堆。

由堆的定义可知堆可以满足上述性质。

4. 下列有关RAM 和ROM 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Ⅰ.RAM 是易失性存储器, ROM 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Ⅱ.RAM 和ROM 都采用随机存取方式进行信息访问

Ⅲ.RAM 和ROM 都可用作Cache

Ⅳ.RAM 和ROM 都需要进行刷新

A. 仅Ⅰ和Ⅱ

B. 仅Ⅱ和Ⅲ

C. 仅Ⅰ、Ⅱ和Ⅳ

D. 仅Ⅱ、Ⅲ和Ⅳ

【答案】A

【解析】RAM 中的内容断电后即丢失(易失性) , ROM 中的内容断电后不会丢失(非易失性) , 同时RAM 和ROM 都采用随机存取方式(即CPU 对任何一个存储单元的存取时间相同) , 区别在于RAM 可读可写, ROM 只读不写。而ROM 显然不可用作Cache , 也不需要刷新, 所以Ⅲ和Ⅳ的叙述都是错误的。

5. 设与某资源相关联的信号量初值为3,当前为1,若M 表示该资源的可用个数,N 表示等待该资源的进程数,则M ,N 分别是( ).

A.0、1

B.1、0

C.1、2

D.2、0

【答案】B

【解析】信号量初值是3表示资源数有3个,当前为1表示已经用掉2个,剩余可用的资源数就只有1个了,由于资源有剩余,可见没有其他进程等待使用该资源,故进程数为0.

6. 若需在的时间内完成对数组的排序,且要求排序是稳定的,则可选择的排序方法是( )。

A. 快速排序

B. 堆排序

C. 归并排序

D. 直接插入排序

【答案】C

【解析】稳定排序有:插入排序、起泡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不稳定排序有:快速排序、

堆排序、shell 排序。时间复杂度平均为的有:归并排序、堆排序、shell 排序、快速排序。

7. 若一个有向图具有拓扑排序序列,那么它的邻接矩阵必定为( )。

A. 对称矩阵

B. 稀疏矩阵

C. 三角矩阵

D. —般矩阵

【答案】C

【解析】在图论中,由一个有向无环图的顶点组成的序列,当且仅当满足下列条件时,称为改图的一个拓扑排序:①每个顶点出现且出现一次;②若顶点在序列中排在顶点B 的前面,则在图

中不存在从顶点B 到顶点A 的路径。由拓扑排序的性质知,有向图的邻接矩阵必定为三角矩阵。

8. 在平衡二叉树中插入一个结点后造成了不平衡,设最低的不平衡结点为A ,并已知A 的左孩子的平衡因子为0, 右孩子的平衡因子为1,则应作( )型调整以使其平衡

A.LL

B.LR

C.RL

D.RR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