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工业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831物理化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土壤毛细管结构能保持水分,其原因是:( )。
A. 毛细管密封不漏水
B. 毛细管弯曲液面上蒸气压较大
C. 毛细管弯曲液面上蒸气压较小
D. 毛细管不透气
【答案】C
【解析】由于毛细现象产生的压差,使得毛细管弯曲液面上蒸气压较小,致使土壤毛细管结构能保持水分。
2. 质量为m 的粒子在边长为a 的立方势箱中的能级数和状态数分别是( )。
A.5, 11
B.6, 17
C.5, 14
D.6, 14
【答案】D
【解析】立方势箱有六个面,故能级数为6。
3. 气体被液化的条件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要使气体液化,可进行降温加压。但若只是单独加压,不一定能使气体液化,应使气体处于临界温度以下,加压才能有效液化。
4. 下列过程属于的可逆过程的是( )。
A. 摩擦生热
B. 室温、标准压力下一杯水蒸发为同温同压下的汽
C.373K ,标准压力下一杯水蒸发为汽
D. 手电筒中干电池放电使灯泡发亮
【答案】C
【解析】在某一温度以及与该温度对应的平衡压力下进行的相变过程为可逆过程。A 项,摩擦生热即功热转换过程,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它是不可逆的;B 项,水转变为水蒸气的平衡温
度是373K ;D 项,干电池中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电场做功发热使灯泡发亮,其过程包含功热转换过程,即该过程是不可逆的。
5. 由于溶液中的笼效应使得液相中反应分子与气相中反应分子相比较:( )。
A. 反应分子总碰撞数增多
B. 反应分子总碰撞数减少
C. 反应分子总碰撞数基本保持不变
D. 反应分子容易活化
【答案】C
【解析】溶剂分子的存在虽然限制了反应分子作远距离的移动,减少了与远距离分子的碰撞机会,但确増加了近距离反应分子的重复碰撞,总的碰撞频率并未减低。
6. 二组分溶液及其溶剂的表面张力分别为和已知溶液中组分2的表面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以下哪种:( )。
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由知,溶液发生负吸附,可以知道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则
和升高。
7. 一水平放置的洁净玻璃毛细管,管内放少量的纯水,在管的左端微微加热,液面将向哪方移动( )
A. 向左方移动
B. 向右方移动
C. 不发生移动
D. 移动方向不确定
【答案】B
【解析】水能润湿毛细管,毛细管内纯水以凹液面的形式存在,附加压力指向弯月面中心,即左端向左,右端向右。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即左端附加压力变小,水不能保持平衡,右端的附加压力大,液面会向右移动。
8. 混合等体积的
的和加入浓度相同的
A. (1) > (2) > (3)
B. (2) > (1) > (3)
的溶液,得到一憎液溶胶系统,
分别则其聚沉能力大小的次序是( )。
C. (3) > (1) > (2)
D. (3) > (2) > (1)
【答案】C
【解析】
削弱作用越强.
所以
9. 对于带正电的A. 混合后一定发生聚沉
B. 混合后不可能聚沉
C. 聚沉与否取决于正、负电荷量是否接近或相等
D. 聚沉与否取决于Fe 和Sb 结构是否相似
【答案】C
【解析】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混合,只有当两溶胶所带的电荷量相等时,才会完全聚沉,否则可能不完全聚沉,甚至不聚沉。
10.下列各分散体系中丁铎尔
A. 食盐水溶液
B. 大分子溶液
C. 空气
D. 溶胶
效应为溶胶的光学性质,其本质是光的散射,且散射光强度与粒子【答案】D 【解析】丁铎尔
大小成正比。
11.有关溶胶粒子的布朗运动,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布朗运动与介质黏度和温度有关
B. 溶胶体系中只有布朗运动,没有分子热运动
C. 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的本质相同
D. 布朗运动将导致涨落现象的产生
【答案】B
【解析】分散介质中胶体粒子处于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之中,这种运动即为布朗运动。
12.在温度、浓度和电位梯度等都相同的条件下,与溶液中,的迁移数的大小关系为( )
A.
略过量,
生成的胶核优先吸附银离子,使胶粒带正电。所以阴离子起主要中阳离子是二价的,对聚沉能力的削弱较大,的聚沉作用,且阴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而阳离子则起削弱作用,且阳离子价数越高,虽然阴离子相同,但的聚沉能力最强, 和带负电庄 溶胶系统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效应最强的是:(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