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16环境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次生矿物

【答案】次生矿物是指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却有所改变。通常根据其性质与结构可分为简单盐类、三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

2. 吸附等温线【答案】吸附等温线是指在固定的温度条件下,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G )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 )之间的关系曲线^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类,即Henry 型,Freundlich 型和Langmuir 型。

3. 共代谢

【答案】微生物的共代谢是指某些有机污染物质虽然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而被分解,但在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碳源或能源时,或者在先经结构相似物质对微生物诱导驯化,使其机体内产生诱导酶后,该有机物质也能被降解的现象。

4. 植物修复

【答案】植物修复技术是指直接利用各种活体植物,通过提取、降解和固定等过程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或消减污染物的毒性的环境修复技术。可以用于受污染的地下水、沉积物和土壤的原位处理。

二、简答题

5. 简述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及其组成和相互转化规律。

【答案】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及其组成和相互转化规律如下:

(1)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

6. 大气中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如下:

的重要来源,具体反应式如下:【答案】大气中(1)对于清洁大气的光解是大气中

(2)对于污染大气

如有和存在,它们的光解也可以产生具体反应式如下:

其中,的光解是大气中的重要来源。

7. 以铅为例分析重金属在水环境中迀移转化途径。

【答案】铅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途径如下:

(1)含铅的稀释、扩散;

(2)水体中胶体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主要包括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

(3)氧化一还原转化;

(4)溶解和沉淀反应;

(5)配合反应,包括无机配体和有机配体;

(6)生物甲基化作用;

(7)生物富集作用。

三、论述题

8. 下图是NO 和

后,随着空气混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后的时间成分关系图。从图中可知,随和醛量增加;当NO 耗尽时,出现最大值。此和其他氧化剂如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产生了。试利等初始反应物的氧化消耗,的消耗(浓度下降),

用大气环境化学原理分析可能发生的环境现象,

并阐述其机制。

【答案】可能发生的现象及其机制如下:

(1)光化学烟雾定义

光化学烟雾是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破氧化合物(HC )和氮氧化物

次污染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

粒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2)光化学烟雾形成机制如下:

引发反应醛类、等。一等二次污染物。人们把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和颗

链传递反应

终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