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肌力又称() 最大力。 牙周耐力。 咀嚼压力。 咀嚼力。 咬合力。
男性,20岁,于3小时前被自行车撞伤右侧腹部,因腹部剧烈疼痛来院就诊。体格检查:脉搏120次/分、血压80/40mmHg。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左上腹为重,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拟诊为()。 A.脾破裂。 肝破裂。 小肠破裂。 肠系膜血肿。 结肠破裂。
关于混杂因子的认识,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混杂因子一定与暴露因素无关。 混杂因子一定不是疾病的危险因子。 混杂因子一定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相关的因子。 混杂因子一定不是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 混杂因子一定是与疾病有关而与暴露无关的因子。
病理性再矿化是指() 在机体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中,机体的无机离子在生物调控下在机体的特定部位与有机基质中的生物大分子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矿化组织。 由于机体对生物矿化调控作用失衡,无机离子在不该矿化部位形成异位矿化或异常矿化组织,或造成矿化组织矿化过度或不足。 在生理状态下,牙刚萌出时,唾液中的钙、磷进入釉质表层孔隙内沉淀、矿化形成磷灰石晶体。 牙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发生脱矿后,病损组织重新矿化的现象。 将人或动物的釉质,经酸蚀法或酸性凝胶致人工龋的方法制成标本,然后用再矿化液或者唾液处理这些样本,观察再矿化效果和分析其中发生的变化。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研究者事先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而对病例组的询问仔细认真,对对照组的询问则不太认真。研究者认为对照组不需要像病例组那样花费精力认真调查,由此产生的偏倚是() 测量偏倚。 暴露怀疑偏倚。 易感性偏倚。 伯克森偏倚。 诊断怀疑偏倚。
男性,54岁,乙肝病史10年,1个月来乏力腹胀,双下肢水肿,1周来自觉低热、乏力、腹胀日益加重,腹痛。查体:移动性浊音(+)。腹水检查:李凡它试验(+),细胞数0.8×109/L,WBC0.6×109/L,中性90%。出现腹水的机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