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答案】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是衡量测验客观性的两个指标。为了使测验评估的结果可信、可靠、可用,心理测验工具必须具有信度和效度。信度即可靠性,指测验的稳定性或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效度即测量的有效性或准确性,指实际所测到的东西与预计要测的东西相符合的程度,效度是测验好坏的最重要指标。通过测验的标准化可以获得所需的信度和效度。

2. 常模

【答案】常模是一种参照标准,是指有一定代表性且数量足够大的样本(即标准化样本)在某项测验上的分数分布。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可用于评价受测者该项测验成绩的标准。根据测验适用的对象团体,可分为全国常模、特殊团体常模、地区常模、学校常模等;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常用的有年龄常模和年级常模两种。按不同年龄阶段制定的各年龄阶段的常模,多为智力测验所采用;按学校年级制定的各年级的常模,适合教育测验;根据分数的性质,可分为百分位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等。

二、简答题

3. 简评几种主要的态度量表的优缺点。

【答案】态度测量的常用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瑟斯顿等距量表、利克特量表、哥特曼量表。 瑟斯顿等距量表

该量表对全部项目反应结果求中位数,以中位数来表示该受测者的态度状况。

①优点:在主题比较清楚、调查范围不广的态度问题调查上效果较好。

②缺点:制作过程复杂;用中数代表态度等级不一定适合;专家的意见不一定能代表一般人;等距量表是否真正等距也不一定。

(2)利克特量表

该量表要求受测者对每个项目的态度强弱按五级或六级反应,最后用受测者在所有项目中的评定等级的总和来表示受测者的态度状况。

①优点:制作简单,而且能广泛接受与态度有关的项目;可通过增加项目提高效度,并允许受测者充分表达态度的不同程度。

②缺点:有相同的态度分数者可能持有不同的态度模式,从总分只能看出受测者的赞成程度,而无法对态度差异作进一步的解释。

(3)哥特曼量表

该量表将受测者按回答赞成的多少由高到低排列,再将项目依赞成的多少也由高到低排列,计算复制系数。

①优点:由单向性带来的态度分数与态度结构具有一致性。

②缺点:编制困难。

4. 现在流行的创造力测验依据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案】现在流行的创造力测验依据的理论基础是吉尔福特的关于智力结构的理论。

⑴吉尔福特在智力结构的研究中引入因素分析方法,由此提出了他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在此模型中,他发现智力操作中存在聚合与发散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有组织的思维方式;而发散思维则是既无一定方向又无一定范围的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⑵吉尔福特还认为发散思维在行为上主要表现出3种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这三种特性相互联系,变通性建立在流畅性基础之上,独特性又建立在变通性与流畅性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反应数量众多,才有可能反应角度多样化,进而才有可能出现新视角,新观点。

⑶吉尔福特将发散思维的特性视为人的创造性活动的特性,并因此将创造力定义为发散思维的能力,即对规定的刺激产生大量的、变化多端而又独特的反应的能力。

⑷吉尔福特关于智力测验注重聚合思维而忽视发散思维的评论得到很多学者的共鸣,并且,他视发散思维为创造力之核心的观点也为很多研宄者所接受。因此,目前常见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创造力测验基本上是沿循吉尔福特的理论观点编制而成的。

5. 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各有什么贡献?

【答案】(1)推孟是美国心理学家,他在智力测验方面的最重要贡献如下:

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于1916年修订完成斯坦福一比内量表。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动是推孟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从此智商一词风靡全世界。

(2)韦克斯勒也是美国心理学家,他在智力测验方面的最重要贡献如下:

①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韦克斯勒相继编制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1949)、“韦氏成人智力量表”(1955)和“韦氏幼儿智力量表”(1967)。

①韦克斯勒舍弃了比率智商,而用离差智商代之,从而克服了比率智商的局限。

②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分为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不仅能够获得总体智力水平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受测者智力优势的信息。

6. 项目反应理论的三个常用项目参数是如何定义的?

【答案】无论是正态卵形函数还是Logistic 函数,除含有被试潜在特质参数0之外,均还含有三个未知参数a 、b 、c 。从形式上看,这三个参数是决定S 形曲线走向的形态参数,实际上它们还都是反映测验试题性质特征的题目参数:

(1)参数0是个体潜在特质的表征值。参数与卷面总分有一定的联系,正常情况下两者呈正相关。

(2)参数C 称为伪机遇水平参数,相当于经典理论中的猜测参数。C 值是实际测验中被试纯凭机遇作答而成功的概率。

(3)参数b 被称为题目难度,b 值确定,项目特征曲线在横轴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4)参数a 被称为题目的区分度,它刻画测验题目对被试水平区分能力的高低。

项目反应理论中题目参数和潜在特质水平参数共同影响测验的结果和测验的精度。项目特征函数中题目参数越多,对题目性质刻画越精细,但相对来讲模型也趋于复杂,应用就越困难。

7. 简述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原理。

【答案】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是当今测验技术的最高水平,也是项目反应理论最有特色的应用。

(1)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实现条件:

①在测试过程中能快速估计被试水平参数和参数估计精度。

②能针对精度目标,选出与被试水平相匹配的试题进行测试。

③对于使用了不同试题施测的被试能估计出具有同一参照系的水平值。

(2)在项目反应理论指导下,在测试中,计算机可以不断估计被试的潜在特质值9, 可以通过累加参测试题的信息函数而计算测验的精度。

8. 比较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解放前后的发展,会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解放前的发展

①在智力测验方面

主要表现为:1917年,樊炳清首先介绍了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率先开设心理测验课程。1921年,廖、陈二人出版《心理测验法》。1921年中华教育改进社邀请美国测量学家麦柯尔来华讲学,并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的师生编制测验,各地编成测验40多种,等等。

②在人格测验方面

主要表现为:肖孝荣曾修订了“武德沃斯个人资料记录表”,并编制有9〜15岁的常模。1937年,周先庚用“塞斯顿情绪稳定性测验”测量中国学生,也发现中国学生的情绪适应性较差。1948年,刘范曾试用“罗夏克墨迹测验”。

③在教育测验方面

艾伟曾编制小学儿童各科学绩测验10多种。特别是他对中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研宄,为当时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2)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解放后的发展

①智力测验

主要表现为: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在天津成立心理测验协作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