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851应用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答案】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式中,Y t ,L t 和K t 顺次为t 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代表t 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即:
式中,G Y 为产出的增长率; G A 为技术进步增长率; G L 和G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二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的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另外,与其他学派研究角度不同的是,制度经济学则认为,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2.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它有什么含义?
【答案】(1)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式中,k 为人均资本,s 为储蓄率,y 为人均产量,n 为人口增长率,
(2)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f (k )幻减去为资本的折旧率。 项。项可以这样来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 ,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 ,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 。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总计为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
的部分则导致了
人均资本k 的上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上式表明:若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在这些国家中,劳动力人均资本量较高,因此人均产量也较高。相反,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贫穷。在这些国家,面对人口增长,为保持资本一劳动比率不变,需要把更大比例的收
入用于储蓄和投资。这种资本广化的要求使得资本深化变得更为困难,从而使得人均资本量减少。
3.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案】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分析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结合GDP 的概念可以看出,GDP 所度量的是事后的产出,其值显然与观察者将其视为两个国家还是一国的两个地区无关。
4. 为什么说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是看待同一宏观经济现象的两种不同方式?
【答案】(1)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描述相似的关系并且可以用于分析相同的现象。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预期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表示的是价格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两种力量: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背
,即:
离(周期性失)
而总供给曲线可以写成:
进一步可写成:
两边减去上一年的物价水平P -1,得到:,
有:
再结合奥肯定律,就可将总供给曲线与菲利普斯曲线联系起来。
(2)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都反映了经济中的价格调整机制。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总供给曲线,也可以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总供给曲线提供了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这可以通过变换得出产出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结合奥肯定律,又可以得出产出和失业的关系,然后就可以得到描述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
例如,沿着总供给曲线,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产出水平增加。根据奥肯定律,产出增加,失业率会下降。因此,伴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就会下降,即产生向
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当通货膨胀预期变化时,菲利普斯曲线就会移动。如果假定当工人的通货膨胀预期变化时,他们会改变工资需求,就可以断定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是对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反应,因为更高的工资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是看待同一宏观经济现象(价格与产出关系)的两种不同方式。
5.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在IS-LM 模型中,由P (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答案】(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 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是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己知的情况下,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图将会说明怎样根据IS-LM 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 根据IS-LM 模形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 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 的数值为君时,此时的LM 曲线LM (P 1)与IS 曲线相交于E 1点,E 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为y 1。将E 1和Y 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 1。
现在假设P 由P 1下降到P 2。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LM (P 1)移动到LM (P2)的位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