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新编教育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聘任制度
【答案】教师聘任制度是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制度。其特点是任职条件因需要而定,聘任双方均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双向选择,地位平等,任职期限固定,任务与酬金明确,聘任期满后根据本人表现、工作能力、单位工作岗位需要,决定去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其基本内容包括:①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和科研上作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师职务岗位,并规定其明确的职责: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各级教师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 ③由学校校长在具有相应教师任职资格的教师中择优聘任; ④学校和教师双方遵循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幼教师职务有一定的任期,教师在任职期间,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2. 系统
【答案】系统(system )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有机整体。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自然系统、人工系统; 物质系统、概念系统; 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等等。它可以是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教研组、一个学校. 也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整个社会、整个自然界、整个宇宙。为实现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功能,它需要以一定方式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能量、物质和信息; 也需要对其各个构成部分进行组织,使其内部组织协同有序。
3. 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部因素的管理; ②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 ③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④尽量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重视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按客观规律办事。
4. 目标管理
【答案】目标管理是以组织的总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权调动被管理者的能动性,从而有效地完成组织任务的现代管理方法。其特点包括:①面向未来; ②
系统性的管理; ③重视成果的管理; ④重视人的管理。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都表现为一种程序或过程,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这一概念于1954年由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以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先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之后便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迅速流传,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及其他各种组织的管理实践当中。
5. 教育行政机关
【答案】教育行政机关是指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专门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国家机关。它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中央一级的教育行政机关现为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中,省一级为各地教育厅(局或教育委员会),地县两级为教育局(教育委员会)。无论哪一级教育行政机关,都必须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事,充分、及时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管理其权限范围内的教育事业。
6. 管理现代化
【答案】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7. 组织结构
【答案】组织结构是关于组织在运行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它涉及到组织的管理幅度的确定、组织层次的划分、组织机构的设置、各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方式等问题。因此,组织结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是由组织内部的部门划分、权责关系、沟通方向和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
8. 教育行政组织
【答案】教育行政组织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教育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按其行政主体或者按其所拥有的权限和所管辖的范围,可分为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其主要特征有:①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性质的社会组织,为国家权力所支持。②教育行政组织具有严密的体系性。
二、简答题
9. 试述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层次划分。
【答案】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即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和学校管理者自我管理三个层次。
(1)教育事业的管理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事业管理包含下列一些内容:
①教育要面向21世纪,培养跨世纪人才,在教育的宏观管理上需要做好哪些理论上和实际上的准备?
②在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中,什么样的科学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兴国? 实际上有些科学和教育并不能兴国。
③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各种权力、利益、地位、贡任的调整,必然引发出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也会影响到教育系统中来。对于教育管埋人员如何分析现状,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也需要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在方法上提高有效性。
④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的变化,也是探讨一种教育模式。使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施素质教育是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改革中一次比较重要的改革,无论在教育理论上、教育体制上、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还是教学改革上都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⑤我国必须制定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规划,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类型、结构、数量、质量、领导体制、投资体制、办学体制、评价体制提出明确的要求。
⑥为了依法治教,必须明确教育法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它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提高全民的教育法治、法制观念,加大教育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保障我国教育事业沿着法制的轨道前进。
⑦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发展教育就是依靠智力脱贫,把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优势。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改变中、西部地区教育的落后状态,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女童教育。
⑧在办学体制上如何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2)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
学校是办学的实体,学校校长是法人代表,他受政府教育行政机关的委托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学校的管理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教育法令、法规,把提高教育质量、健全教学与生活秩序、增进效益和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在这一领域要研究的问题包括: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学校发展规划和计划; 学校的组织建设; 学校秩序; 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 学校文化与管理机制等。
(3)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这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教育管理中的微观管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既然干部如此重要,所以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需要关注的问题。
①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场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互影响的过程。这里既有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一的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