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学位]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判断题
1. 就整体来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很容易地比较金融监管的社会成本与监管所能带来的社会效益孰大孰小。( )
【答案】错
【解析】就整体来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并不能很容易地比较金融监管的社会成本与监管所能带来的社会效益孰大孰小。
2. 长期贷款的证券化和票据发行便利,都属于增加流动性型金融创新。( )
【答案】错
【解析】票据发行便利并不是为了增加流动性,而是一种周转性发行短期票据的融资承诺,目的是以较低成本取得中长期资金融通。
3. 分析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时,货币当局可通过估算微观主体货币需求来估算总体货币需求,从而完全替代宏观角度分析。( )
【答案】B
【解析】现实中,货币当局应将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结合起来分析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原因在于,仅通过估算微观主体货币需求来估算总体货币需求是行不通的,要由个体估算总体,必须:①区分各种微观主体; ②每一种类型分组; ③抽样调查、分析计量、逐层汇总。显然,这样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且难以避免误差。而这些缺点可通过宏观角度分析来弥补。
4. 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共选择”和“公共选择理论”是相同的概念。( )
【答案】错
【解析】公共选择学派要研究的是公共选择的问题。在公共选择文献中,公共选择常常是指公共选择理论。但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共选择”和“公共选择理论”却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界定的存款货币仅包括活期存款, 而不包括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
【答案】错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界定的存款货币不仅包括活期存款,还包括定期存款与储蓄存
款。
二、简答题
6.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因素。
【答案】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设置。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日常开支,直接构成行政管理支出的主要内容。通常情况是行政管理机关设置得越多,所需的行政开支也就越多。
(2)人员配备。行政管理部门是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其工作人员都是国家的公务员,这些公务员素质的高低对行政管理支出有着重要的影响。行政公共劳务的提供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这里的人力资源实际上指的就是公务员的数量和质量。其中质量问题事实上就是公务员的素质问题。高尚的道德情操、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组织能力以及健康的体魄等,都构成公务员素质的重要内容,并对国家则政的行政支出规模产生影响。
(3)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内部激励机制是使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私人口标与社会口标一致化的利益诱导机制,如物质奖励制度、升迁制度等; 内部约束机制是防止私人目标与社会目标非一致化的利益处罚机制,如行政处罚、物质利益处罚等。所谓外部监督,是指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单位、团体和个人对行政部门的监察和督促。外部监督是一个体系,包括正式监督制度(法律和规定)和非正式监督制度(如新闻媒体监督、群众举报等)。加强监督的实质,就是增加政府行政过程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政治行政过程的委托代理成本。
另外,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一定年度内的行政经费的变动,如国家在经济制度转换时期,可能调整政府组织结构而引起行政支出的变化; 在国家面临突发形势时(如战争)通常会大力压缩行政开支; 在通货膨胀引起价格上涨时期,可能使行政支出也出现相应增长,但这些客观因素对行政支出的影响大多表现在一定时期内,一旦国家形势趋于正常,这些因素的影响也将消退。
7. 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答案】(1)社会总需求的定义
社会总需求指的是经济中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也即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总需求由四部分组成: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X-M )。总需求也就是用支出法求
,所以GNP=AD=C+I+G+(X-M )得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总需求水平决
定产出水平,因而在凯恩斯主义中,总需求分析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中心。
(2)货币供给的定义
货币供给是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的必然结果是在经济中形成一定的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3)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
①货币供给对总需求的影响
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内在联系是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构成社会总需求的四部分影响而联系的。一定程度上,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在货币需求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又会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也会导致货币贬值,继而有利于本国产品的出口,净出口增加,从而总需求增加。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②总需求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同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刺激货币供给增加。首先是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会影响基础货币供应量,比如因社会总需求增加,商业银行超额储备减少,减少的超额储备通过信贷途径成倍数扩大了货币供应量; 再如社会总需求增加,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增加,从而扩大了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增加等等。
所以货币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存在同方向变动的内在联系,存在这种联系的原因在于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影响汇率和利率水平,而汇率和利率变化又影响消费、投资、进出口,而社会总需求义等十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和。
8. 如何认识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
由中央银行组织的支付清算系统是各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不仅可以安全、高效地清偿债权债务关系,加速社会资金周转,还有利于中央银行正确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其具体作用主要有:(1)支持跨行支付清算。商业银行总行及其分行与所在地支付系统的城市处理中心连接,通过支付系统提供的开放的业务处理路径,实现跨行支付业务的快捷、安全、方便处理,并有利于实现其最终清算。(2)支持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央银行负责支付清算系统,可以全面及时掌握支付信息,有利于正确地分析金融形势、制定货币政策。同时,支付系统又是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渠道。例如,通过提供便利或设置障碍,支付系统可以加快或放慢货币流通的速度;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系统与支付系统连接,使中央银行的债券买卖与金融机构的账户处理同步完成,实现资金的即时转账,可以有效地缩短公开市场业务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时滞。(3)有利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总行及其分行可以通过支付系统实时监控本机构及辖属各分支机构清算账户的变动情况,并灵活地进行头寸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系统还为商业银行提供紧急融资服务,提高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4)有利于防范和控制支付风险。支付系统通常设置头寸预警功能,金融机构清算账户达到余额警界线时,系统自动报警,中央银行可对清算账户实施必要的控制。此外,系统还具有支付清算信息和异常支付监测等功能。
【答案】
9.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答案】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有:
(1)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的全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