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03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菜单成木
【答案】菜单成本是指不完全竞争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成本,是厂商在调整价格时实际支出的成本。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所以,新凯恩斯主义者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另有一类成本是厂商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它虽不是厂商实际支出的成本,但同样阻碍着厂商调整价格,也被称为菜单成本。
菜单成本理论认为,经济中的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所以,价格有粘性。菜单成本的存在是新凯恩斯主义为反击新古典主义的批判并证明其所主张的价格粘性的重要理由。
关于菜单成本能否引起价格的短期粘性,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菜单成本通常非常小,不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另一部分经济学家却认为,菜单成本虽然很小,但由于总需求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名义价格出现粘性,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周期性波动。
2. GDP 与GNP
【答案】(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DP 与GNP 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
GDP 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NP 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 )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即GDP=GNP-NFP。
3.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
政策。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通过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4. 有效市场假说
【答案】有效市场假说认为,给定当前有关公司的经营前景的信息,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是对公司价值的充分的理性估价。这一假说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的:
(1)在主要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每一家公司被许多专业基金经理人(例如经营共同基金的人)密切关注。每天,这些经理人监视新闻以试图确定这些公司的价值。他们的工作是在价格低于公司的价值时买进股票,在价格高于公司的价值时卖出股票。
(2)股票价格是由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确定的。在市场价格水平上,出售的股份数量恰好等于人们想买的股份数量。就是说,在市场价格水平上,认为股价高估的人数恰好与认为股价低估的人数平衡。作为市场上代表性股民的估价,股票的价值一定是公平的。
根据这一理论,股票市场是信息有效率的:它反映了关于资产价值的所有可得到的信息。当信息变动时,股票价格也变动。当关于公司经营前景的好消息公布时,公司的价值和股票价格都上升。当公司前景恶化时,公司价值和股票价格都下降。但是在任何时刻,股票价格是基于可得到的信息对公司价值的理性的最好猜测。
有效市场假说的一个含义是股票价格应当遵循随机游走的方式,这意味着根据可得到的信息是不可能预测股票价格的。
5. 跨期预算约束(intertemporalbudgetconstraint )
【答案】跨期预算约束是指人们的消费取决于可用于现在和未来消费的总资源,它是费雪模型中的一个概念。跨期预算约束表示为:
收入有关。
6. 法定准备金率
【答案】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之一,是指金融机构
,这说明两个时期的消费和两个时期的
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率的规定,最初是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以后逐渐把它作为控制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系统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度便下降。相反,当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时,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便上升。因此,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收缩的措施;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扩张的措施,最终都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少。
中央银行为了控制信用的过度扩张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它一方面减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用于贷款的资金,另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减少,从而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投资、抑制总需求; 反之,当经济处十衰退和高失业时期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各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投资、刺激总需求。
二、简答题
7. 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二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答案】总支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和,它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国外支出即净出口。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作为财政政策的工具,对总支出的影响是不同的。
(1)税收对总支出的影响
税收是政府强制、无偿地从个人和企业手中取得的财政收入,因此税收的变动会对消费和投资产生较大影响。比如,政府通过降低税率或一次性减税的方式减少税收,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消费支出也会增加,对于投资者来说,减税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所以也促进了投资支出,社会总支出因此增加; 反之,社会总支出减少。税收对总支出的影响是间接的,并且具有反向作用。
(2)政府购买对总支出的影响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办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和公共项日工程所需的支出等。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购买支出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直接增加社会整体消费支出水平,以此同衰退进行斗争。反之,当总支出水平过高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支出的政策,降低社会总的消费支出。可见,政府购买可以直接且正向影响总支出。
(3)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
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这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政府在付出这些货币时并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因而不能直接对总支出水平产生影响。在总支出不足时,失业会增加,这时政府应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