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文艺与传媒825文艺与传媒业务综合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新闻客观性

【答案】新闻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它是新闻传播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新闻媒介信誉的重要因素。它有两层意思:①内容必须真实,即新闻报道所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②表述必须客观,报道者一般不宜直接在新闻中站出来发言,而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即寓情寓理于事实的筛选、内容的编排、版(画)面的处理之中。客观性不是客观主义,它对于新闻事实的见解,主要通过客观的叙述形式,凭借事实本身的逻辑来表现。

2. 话题型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话题型社会观察通讯是指通讯所报道的内容,正是此时大众议论的热门话题,或者大众对其感兴趣,有可能成为热门话题的社会现象。这类选题人多比较浅近,比较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3. 倒金字塔结构

【答案】倒金字塔式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是指主体本身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段落里。其的特点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 ‘白的导语一般采用是“部分要素导语”,在导语中突出一两个新闻要素,突出最吸引人的内容:对事件过程的叙述比较简略、简练: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4. “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

【答案】“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是指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新闻记者应该通过达到具体真实,从而实现新闻报道的整体真实,遵循新闻的基本属性一一真实性,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其强调的是新闻与事实之间,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实的报道。

5. “蒙太奇”

【答案】法文montage ,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现在是指影视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影视蒙太奇手法是以场景和细节的连接铺陈事实,其特点是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承与组合上突破一般规律,摒弃枝节性的情

节,跳跃着展示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引入事件性的新闻报道中的蒙太奇手法,即用跳跃的文字,超越常规性的时间与空间顺序进行事实的转承,跳跃着表述新闻,形成节奏美。

6. 概述型导语

【答案】概述型导语是指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这是用得最多、也较易把握的一类导语。这类导语的优点是:事实、信息的传递最为简捷明了,称为“直线交流’,,极易为读者所理解。广播电视新闻大多采用这类导语。

7. 煽情

【答案】煽情是指渲染细节营造浓烈的某种氛围,用来刺激人们的感官和情绪,以达到某种目的。多指电影情节。如果在非娱乐场合必须慎重使用这种手法,因为只要一个人的情绪没有被带动,就会产生后续的负面效果,而这种煽动面对流通性的人群是基本上不可能达到的。

8. 新闻真实性

【答案】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报道的原则。在新闻写作中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对记者而言,是第一位的要求,也是起码的常识。新闻真实性由新闻自身的规律所决定,是广大读者的要求,也是报纸、电台、电视等大众传媒取信于民的生命所系。

9. 简讯

【答案】简讯又称简明新闻、短讯、快讯,是一种用最简洁最概括的言语报道事实的新闻文体。它一般不交代事情发生的经过和背景,没有多余的解释性的话,也没有导语,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和简短的文字,将事情的简要情况迅速地报道出去。简讯的篇幅非常精短,至多一两百字,少则几十字。简讯虽然简短,但并不代表所报道的消息份量轻或者新闻性弱,有时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报道新闻事实,重大新闻往往也会以简讯的形式出现。

10.预测性消息

【答案】预测性消息是指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预测性消息的优点是有助于科学决策,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能提醒人们关注长远利益。

11.虚中觅实

【答案】虚中觅实是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虚中觅实”找角度对改进会议报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改进会议新闻写作的重要出路之一,是要学会找出这一个与那一个会议之间实在的“不同”。因为只有具体的不同,有特点有内容的不同,才能构成新闻,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12.大背景意识

【答案】大背景是指全局性背景。在这一点上,它与一般新闻中的背景是有区别的。一般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其地位大多是从属性的,是为说明、补充、烘托新闻事实服务的。即,在一般的消息中,新闻事实为主,背景材料为辅; 在解释性新闻中,背景性事实反客为主,新闻的焦点集中在背景分析上面,背景的任务不是解释新闻事件的某一部分,而是用来逢释新闻事件的整体,这就是大背景。大背景意识要求记者将新闻事件放到一定的历史之中去观察、分析它产生的必然性。这是背景选材的大时空观。

13.新闻导语

【答案】新闻导语,是指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它是新闻一一消息体裁所特有的; 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与仟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新闻导语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随着电报在新闻传递中的应用而产生。它开始于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以后逐步推广到欧洲和日本。在消息中,导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主要包括:①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②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夕; ③为全篇定音,决定消息的基调,消息的主体部分要按这个基调展开叙述。

14.弥补性现场采访

【答案】这种采访一般不是预知的事件。记者闻风而至时,已时过境迁。但事件却为广大读者所关心。如果不报道现场情景,会令读者大失所望。例如,车祸发生后看现场; 凶杀惨案过后访惨案现场; 水灾过后再现被冲毁的家园等。对于这种有弥补性质的现场采访,如果注意观察、验证、捕捉事发当时的现场情景,事件过后的遗留痕迹以及及时采访当事人、见证者,同样可以起到“再现”现场的作用,使人产生触景生情、如临其境之感,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二、简答题

15.简述新闻述评与其他分析性新闻的区别。

【答案】新闻述评是一种有述有评,评述相间的报道式样。新闻述评与其他分析性新闻的区别在于:

(1)述评中的评,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是褒贬,是就事论理的一种写法。评,是分析研究的结果,要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之上,分析中也含有评的成分,然而,述评中的评与其他分析性新闻中的分析,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分析与评论有时是难以严格区分的。实际上,新闻作品都是主观加工的产物。客观的加工过程,只是观点的由来与表述均以对客观事实的分析为手段,只是更强调客观色彩罢了。新闻述评与一般的分析性新闻,如新闻分析、解释性新闻的差异也在这里。前者主要是运用事实表达观点,而新闻述评则允许超越、跳出事实,直接说话。就加工一一认识过程而言,述评的作者大多对某些问题早有“看法”,早有议论的愿望,某种新闻事实或新闻由头的出现,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