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政教部8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辨析题
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题中观点表述正确。
这一原理不仅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而且进一步说明了实践在人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表现为:
(1)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任何生命物质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以实践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
①从人类生存的前提来看,正是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②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看,动物是在消极地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人则是在积极地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a. 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 b. 实践是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
c. 人与其意识的关系也生成于实践活动中。实践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实践者头脑中作为目的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而这个目的又决定人们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d.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a.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b. 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a.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
b. 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问中展开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是人们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实际体现。
(3)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社会的人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现象最后的根源。人通过实践活动把握物质世界,又通过实践活动改造物质世界,并改造人自己。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是实践的产物和过程。
2.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正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两个方面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后,随着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目的。
【答案】这种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卞义的生命。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②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
(2)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①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表明了社会主
义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利,并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表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劳动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
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归根结底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其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但是,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是人民革命长期奋斗和追求的目的。社会卞义民主不仅是广泛的,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它的原则和实践是一致的。因而,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简答题
4. 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答案】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
①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通过价格、供求、工资、利率、竞争等市场机制来运行; 市场经济则是表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以市场机制为导向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只是一种经济“手段”。
②商品经济作为一种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是与计划配置社会资源的计划经济相对应的。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集中体现在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等范畴上。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①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②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有内在的一致性。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也就没有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不能与市场调节割裂一样,从来不存在只有商品经济而没有市场经济的情况,也从来不存在只有市场经济而没有商品的情况。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对市场经济同样起作用。把握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同一性,就能更好地说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
③市场经济不能与商品经济简单地等同。市场经济出现十商品经济已经普遍化和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当价值规律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成为市场经济。
5. 简述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案】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