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系统架构师题库>系统开发基础知识题库

问题:

[单选] 博学网软件开发团队欲开发一套管理信息系统,在项目初期,用户提出了软件的一些基本功能,但是没有详细定义输入、处理和输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该团队在开发过程应采用()

A . 瀑布模型
B . 增量模型
C . 原型开发模型
D . 快速应用程序开发(RAD)

项目时间管理包括使项目按时完成所必需的管理过程,活动定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过程。通常可以使用()来进行活动定义。 鱼骨图。 工作分解结构(WBS)。 层次分解结构。 功能分解图。 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不应该属于范围定义的输入。 项目章程。 项目范围管理计划。 批准的变更申请。 项目文档管理方案。 敏捷软件过程强调:让客户满意和软件尽早增量发布;小而高度自主的项目团队;非正式的方法;最小化软件工程工作产品,以及整体精简开发。()不是采用这种软件开发过程的原因。 难以提前预测哪些需求是稳定的和哪些需求会变化。 对于软件项目开发来说,设计和实现可以做到基本分离。 从制订计划的角度来看,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并不容易预测。 可执行原型和部分实现的可运行系统是了解用户需求和反馈的有效媒介。 质量功能部署(QFD)是一种将客户要求转化成软件需求的技术。QFD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升软件工程过程中客户的满意度。为了这个目标,QFD确认了3类需求,常规需求,()和意外需求。 期望需求。 基础需求。 显式需求。 功能需求。 软件需求分析产生软件操作特征的规格说明,指明软件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建立软件必须满足的约束。下面对于软件需求分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析员研究系统规约和软件项目计划,并在系统语境内理解软件和复审,从而生成计划软件范围的估算。 需求分析使得系统工程师能够刻画出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明软件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并建立软件必须满足的约束。 经过仔细的需求分析活动,分析员能够得到详细的系统规约。 需求分析能够为软件设计者提供可被翻译成数据、体系结构、界面和过程设计的模型。 博学网软件开发团队欲开发一套管理信息系统,在项目初期,用户提出了软件的一些基本功能,但是没有详细定义输入、处理和输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该团队在开发过程应采用()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瀑布模型也称为生命周期法,是生命周期法中最常用的开发模型,它把软件开发的过程分为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6个阶段,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瀑布模型是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在软件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提供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框架。瀑布模型主要用于需求明确或很少变更的项目。
原型法适合于用户没有肯定其需求的明确内容的时候。它是先根据已给的和分析的需求,建立一个原始模型,这是一个可以修改的模型(在生命周期法中,需求分析成文档后一般不再进行修改)。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把有关信息相互反馈,直至模型的修改,使模型渐趋完善。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参与和决策加强了,最终的结果是更适合用户的要求。这种原型法成败的关键及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模型的建立及建模的速度。
增量模型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重复地应用)和原型的迭代特征。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每一个线性序列产生软件的一个可发布的"增量"。当使用增量模型时,第一个增量往往是核心的产品,即实现了基本的需求,但很多补充的特性还没有发布。核心产品交用户使用,使用和/或评估的结果是下一个增量的开发计划。该计划包括对核心产品的修改,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并发布一些新增的特点和功能。这个过程在每一个增量发布后不断重复,直到产生最终的完善产品。RAD是一个线性顺序的软件开发模型,强调极短的开发周期和可复用程序构件的开发。RAD模型是瀑布模型的一个高速变种,通过使用基于构件的建造方法获得了快速开发。如果需求理解得很好,且约束了项目范围,RAD模型使得一个开发组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创建出功能完善的系统。RAD方法主要用于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它包含业务建模、数据建模、处理建模、应用生成、测试及反复5个阶段。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