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比较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作为一种一般方法广泛应用丁教育研究各个领域的比较研究,其主要作用如下: (1)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结合,帮助我们从现实问题入手,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并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如果说自然科学研究中运用历史比较方法曾导致19世纪地质渐变论和生物进化论的创立,给地质学和生物学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那么在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关于教学原则、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研究中,通过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比较,分析其哲学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异同,深化对该问题的研究,从而把握今天发展的特质。中国教育在漫长的几千年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中外教育历史的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揭示本国的教育传统特点及东西方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
(2)运用比较方法,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有利于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 揭示教育发展的本质联系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而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比较研究,将个别事物属性纳入广阔的背景,能激发思维,从而产生新的发现并深化认识。通过比较研究,对教育现象进行定性的鉴别和定量的分析,鉴定事物的差别和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多种属性,更好地队识本国、本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和特点。
(3)通过对教育现象问题的比较研究,为制定正确的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索。我们要使决策科学、合理,就要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客观和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将这一问题与其它相同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使决策有的放矢,建立在科学依据基础上。因此,从宏观的国家教育决策到微观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无不渗透着比较研究,也无不需要比较研究。
综合以上对于比较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看出,我们不能把比较研究方法孤立化、绝对化,而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贯穿在教育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比较研究,选定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分析,在搜集文献情报与资料过程中,不仅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定性鉴别,而且有助于揭示一些较专深的不易明察的资料信息;在进行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时,也需要运用比较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对理论研究的结果与观察、实验实践的事实之间是否一致作出判断,从而对理论研究的结果进行实践检验。没有比较,就不可能获得更好的研究结果。
2. 简述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要求及应如何建立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
【答案】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基本要求是:
(1)一致性,即评价指标体系须与总体目标一致。
(2)独立性,指所确定的评价指标应具相对独立性,外延不交叉。
(3)可测性,指标应当具体,用可操作化语言表达,并可以进行测量或观察。
(4)可行性,即可用、有效性高。
建立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主要表现在:
(1)要对教育实验目标进行科学分析
(2)要了解编制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程序
(3)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要用质和量的方法对每项指标及其指标体系的构成结构进行检验。在综合分析时,既要考虑指标系统的因素构成,又要考虑指标系统各因素的关系程度。
(4)要使评价指标有个性特点。
3.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案】教育研究成果的撰写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学术论文的中心是创新,能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论。它所阐述的内容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前人所未知的”,或者在前人研宂基础上,以新的材料、从新的理论高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然而,所谓创新,也并不是说一篇论文从头到尾都要新,但要有一些新的开拓,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同时,创新必须建立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要用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或精确可靠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来证明科研成果;论文内容要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无论是立论还是分析、论断,都要恰如其分,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理论观点表述要准确、系统和完整。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主要在于如何选材。选材不是按研究者的主观愿望任意“裁减”取舍,而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要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清层次;
②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
③选取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也就是说要鉴别材料的真伪和价值程度;
④要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感的材料。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若干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人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研究基础上往前推进,因此在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中,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吸收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独立思考的关系。一方面不能自持甚高,故步自封,无视前人与他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那种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不评或者任意引申发挥的做法也是不妥的。
(4)语言文字精练简洁,表达要准确完整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语言文字要准确、鲜明、生动。准确是指忠实客观地反映现实,切忌浮华夸张;鲜明是指要点、要义或要据,要清楚明白。生动是指语言有文采,不生硬。
4. 简述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的抽象概括性的具体表现。
【答案】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思辨性色彩,是在纯理性的超越感性经验水平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来间接地把握教育问题。
理论研究的抽象概括性具体表现在:
(1)理论研究是以已获取的各种客观的现实材料、已有的思想理论材料作为研究起点的; (2)理论研究是对感性认识或已有观念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再将形成的理性认识进行必要的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是以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对教育问题进行概括研究;
(3)作为研究结果的表述,也总是力求达到符号化和形式化,使之成为严密的理论体系。众所周知,科学越发展就越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相对性和间接性,正是理论研究所具有的概括性,使教育理论家们能站在当代科学发展水平上把握教育基本问题的新的形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思辨性研究,虽然可达到普遍性认识,抽象思维,虽然能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受研究者认识能力的局限,难免会出现用主观的分析代替客观现实的真实性的情况。因此要看到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在进行理论研究时注意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并借助形象思维。作为理论研究的成果是形成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并经过一定实践检验的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所追求的目标同样是获得对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客观认识。
5. 简述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答案】教育研究的问题从产生和发现的渠道或途径来说都很广的,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这就是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研究它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这往往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3)研究者在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应出来的种种矛盾。一方
面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二是从争论中发现问题。
(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这是大中小学教师提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