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应激

【答案】应激是默里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指当某些事件或者环境刺激作用于人,使人感到紧张、有压力的心理反应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反应的过程。应激是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当环境需求超过了个人处理能力的时候,应激就会产生。

2. 神经元

【答案】神经元亦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指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细胞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通过细胞突起,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官相接触。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神经元之间通过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交往,这种传递包括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3. 心境

【答案】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 另一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心境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 组块

【答案】组块是心理学家米勒(Miller ,1956)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

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短时记忆贮存系统一般接收

个单位的量。改变组块的容量可以增加记忆容量和效率。通过组块可以使人记住更多的知识内容。

二、简答题

5. 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是什么?

【答案】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思维有以下一些特征:

(1)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加以概括。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概括是随人们认识水平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2)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认识的领域要比感知觉认识的领域史广阔、史深刻。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己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情景引起的,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己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建构的过程。

6. 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诸因素。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讲,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

(2)替代经验

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

(3)言语劝说

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

(4)情绪唤醒

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

上述四种信总对效能期望的作用依赖于对其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人们必须对与能力有关的因素和非能力因素对成败的作用加以权衡。人们觉察到效能的程度取决于任务的难度、付出努力的程度、接受外界援助的多少、取得成绩的情境条件以及成败的暂时模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这些因素作为效能信急的载体影响成绩,主要是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影响发生的。

7. 什么是短时记忆? 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短时记忆的定义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一1分钟。一般包括两个成分:①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急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其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士2个单位,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②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

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

(2)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

短时记忆编码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①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记忆广度的高峰在上午10点30分左右,而整个下午都在下降,晚上效率最低。

②组块,即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为7士2。可以利用己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容量来达到增加短时记忆容量的目的。例如,数字

的人都能够形成一个块191954,知道这是爆发“五四运动”的年代。

③加工深度

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语义的加工效果要好。

同时,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此外,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材料的系列位置也会影响短时记忆的编码。

8. 请简述记忆过程的几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1)记忆的环节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是记忆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是第一个环节,它是记忆的开端,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保持是是第二个环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再认或回忆是第三个环节,是从头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而由于某种原因,己储存的知识不能提取出来,但当它重现时,能加以确认,这个过程是再认;

既不能再认又不能回忆的现象是遗忘,它是保持的对立面。

(2)三个环节的关系

这三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着密切的联系。识记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欲忆必先记; 保持是识记和回忆的中间环节,识记过的内容只有在头脑中得以保持、巩固,日后才能回忆起来; 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检验,通过回忆,还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所识记的内容。

9. 简述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

【答案】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形成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交往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儿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之一,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将导致以后社会适应困难。同伴关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同伴提供了儿童学习的榜样,通过互相学习,儿童认知能力和技能都得到最快的发展。

(2)提供了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有利于儿童的观点采择,共情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发

凡熟悉中国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