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869历史学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直皖战争

【答案】直皖战争是1920年直皖军阆为争夺北京中央政权而进行的战争。一战期间,皖系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以参战的名义向日本大举借款,用以购置军火、编练军队,企图以武力“统一”中国。这同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等发生利害冲突,直奉联合倒段。1920年7月10日,段祺瑞下达总攻击令,发动对直战争。12日,张作霖派兵人关反段。14日至18日,直奉联军与皖军激战于京畿一带。结果皖系失败,段褀瑞下台,直奉两系共同控制了北京政府。

2. 延安整风运动

【答案】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3. 江北大营

【答案】江北大营是指清政府在长江北岸扬州建立的军营。1853年4月太平军攻克扬州,钦差大匪琦善等即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围攻扬州,太平军撤离扬州。1854年9月托明阿继任钦差大臣,督办军务。1856年春,太平天国派秦日纲进援镇江,大破清军. 击溃江北大营,克复扬州、浦口。托明阿被革职,德兴阿继任钦差大臣,攻陷扬州、浦口等地,重建大营。1858年9月陈玉成、李秀成率军攻浦口,再度摧垮江北大营,克复江浦、扬州。1859年,清政府撤销江北大营,江北军务由江南大营和春节制。

4. 护国运动

【答案】护国运动是反对袁世凯帝制的运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接受帝位申令,引起各界人士的反对。原云南都督蔡锷和国民党李烈钧等奔赴昆明,联络云南督军唐继尧于25日通电反袁,宣布云南独立,成立护国军。次年蔡锷率军入川,与袁军激战。反袁号召深得人心,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宣告独立,通电促袁退位。北洋军阀对袁离异,帝国主义“警告”袁缓称帝。袁在内外压力下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撤销帝制,企图回到总统地位,遭到各方拒绝。同年6月,袁忧愤死去。护国运动宣告结束。

5. 冀察政务委员会

【答案】冀察政务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为满足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于1935年底设立的临时地方行政机关。由宋哲元任委员长,负责处理河北省、察哈尔省、北平市、天津市一切政务,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它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但实际上是一个半独立性质的机构,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汉奸势力对它有很大影响和控制力。

6. 二次革命

【答案】二次革命是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战争,又称讨袁之役、赣宁之役、癸丑之役。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暗杀了宋教仁。宋案真相大白,引起革命党人不满,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结果讨袁军战败,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7. 洪宪帝制

1915年12月12日,【答案】洪宪帝制是1915至1916年袁世凯进行的复辟封建帝制的活动。

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同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称帝使北洋集团分崩离析,列强也撤回了对袁的支持,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8. 练军

【答案】练军是清末编练的军队。清政府为制约防军势力,咸丰年间开始改编绿营兵。1866年,总理衙门大臣奕沂首先在直隶辖内的绿营兵中挑选部分士兵,其军制饷额仿照湘、淮军制,以简器械、勤训练为原则,故称为“练军”。后各省相继仿行。练军多使用新式武器,镇驻战略要地和交通要区,清政府重视练军胜于防军。至1898年,各省防军、练军总计36万余人。

9. 《革命军》

【答案】《革命军》是邹容撰写的宣传民主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说,积极歌颂革命,号召推翻集专制、卖国与种族压迫为一体的清政府,恢复人民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

他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的口号,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革命和独立。《革命军》是当时表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则和理想最为完整和鲜明的著作,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10.《塘沽协定》

【答案】《塘沽协定》是南京国民政府和日本侵略军于1933年5月31日在塘沽签定的“九一八事变”后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划定冀东为非武装区,中国军队撤至延庆、昌平、高

丽营、顺义、通州、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日军撤至长城线,实际上默认了日本对东三省及热河的占领,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11.四三会议

【答案】中国共产党把开展内蒙古自治运动作为领导内蒙古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中心环节,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1946年4月3日,联合会和东盟自治政府在承德召开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即著名的“四三会议”)。会议一致决议:民族解放的方针是平等自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撤销东盟自治政府,改造蒙古武装,直属于人民解放军各军区统一领导和指挥。会议选举乌兰夫为自治运动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四三会议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领导者,从理论上、思想上解决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方向、道路问题。从此,内蒙古人民的革命力量统一起来了,内蒙古各族人民投入到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2.京师同文馆

【答案】京师同文馆是指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1862年,恭亲王奕沂等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文馆是培养外国语言文字、科学技术人才的学校;在外国语言文字方面,先后分设了英、法、俄、德、日五馆。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答案】井闻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闻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开端。

14.海军衙门

【答案】海军衙门是指1885年清政府设立的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全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总理是醇亲王奕譚,会办是北洋大臣李鸿章。开始是清政府为收回海军统一指挥权而开设,但南

1888年编成北洋海军,北洋仍为湘淮系集团所盘踞。在海军衙门中,实权由李鸿章掌握。制定《北

洋海军章程》,设置提督、总兵等职。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海军衙门被裁撤。

二、论述题

15.论述国民政府为抗战做的准备。

【答案】(1)整顿军备

①成立国防委员会

1937年3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成立国防委员会。《国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