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浙西词派
【答案】浙西词派是清代前期最大的词派之一,影响深广。其创始者朱彝尊及主要作者都是浙江人,故得此名。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暤日、沈登岸、龚翔麟。随着清朝统一全国,走向鼎盛,阳羡派悲慨健举、萧骚凄怨之声,渐成难合形势要求的别调异响,以朱彝尊等为代表的浙西词派顺应太平,以醇正高雅的盛世之音,播扬卜下,绵亘康、雍、乾三朝。
2. 《云谣集杂曲子》
【答案】《云谣集杂曲子》是敦煌石室中所发现的晚唐抄本词曲卷子。原题为“云谣集杂曲子”,收词30首,抄写时间不晚于后梁乾化元年(911),比《花间集》的编订(后蜀广政三年,940),早出近30年。《云谣集杂曲子》是我国第一部词的总集,收有唐开元以来的里巷之曲,作品题材范围较广,与盛唐写边塞、闺怨一类相同,兼有沉郁雄奇和艳丽深厚,反映了早期民间词所特有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3. 《修竹篇序》
【答案】《修竹篇序》是初唐文学家陈子昂对东方虬《咏孤桐篇》的评论,它也是陈子昂对自己创作体会的总结,是他对诗歌创作的理论纲领。陈子昂以汉魏诗歌为高标,痛责晋宋以来的浮靡文风,感叹“风骨”和“兴寄”的失落。他盛赞这篇作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是风骨朗健的佳作,遂挥毫写下《修竹篇序》寄赠予东方虬,它是唐初文学理论的代表作。
4. 七宝楼台
【答案】七宝楼台是南宋词论家张炎对吴文英词的比喻。张炎《词源》卷下称:“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意谓语言魅力,结构离奇,而意思不相连属。数百年来,或言晦昧,或言组钉,多数人对吴文英的词不理解,总未能说清吴文英词的好处。吴文英词的突变性章法结构是具有超前性的,类似于现代意识流手法。因此,古人对吴文英的指责是可以理解的,而吴文英在章法结构上贡献也是值得称赞的。
5. 诗有六义
【答案】诗有六义是古代诗歌美学用语。它是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风指国风,是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乐。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即雅正,是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音乐,分大雅和小雅。颂是祭神祭祖的歌舞乐曲,音乐舒缓。而
赋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此物比彼物,诗人借用一个事物来作比方。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所以大都在诗歌的开头。
6. 神魔小说
【答案】神魔小说是古代小说的类别名,以其内容主要讲神魔之争而得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始标其名,并认为它是明朝小说创作的两大主潮之一。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传》《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传颂。小少文人或依历史事件,或依流行的神怪故事,创作了大量此种类型的文学名著。
7. 尚书
【答案】《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8. “春秋三传”
【答案】“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的合称。《春秋左氏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单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历史; 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 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内容丰富; 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从而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中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春秋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9. 汉赋
【答案】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悠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 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 二是描写帝王游猎; 三是叙述旅行经历; 四是抒发不遇之情; 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最能彰显汉代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羽猎赋》、班固《两都赋》等。
10.饮冰室诗话
【答案】《饮冰室诗话》是近代诗话著作,梁启超著。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饮冰室诗话》即连载于他创办的《新丛民报》,后编订成书。《饮冰室诗话》论诗,首重“新意境”。著者从改良主义立场出发,非常厌恶“中国结习,薄今爱古”,“最倾倒”黄遵宪“意境无一袭前贤”,热烈赞扬他“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并在书中采摘黄遵宪许多名篇名句。《饮冰室诗话》既总结了“诗界革命”,又进一步推动了“诗界革命”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二、简答题
11.简论宋四六的艺术特征。
【答案】四六文,也称骈文。骄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整齐的句式,以双句为主,注重对偶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故也被称为四六文。至宋代,四六文又逐渐有了新的发展。
(1)北宋四六的艺术特征
①宋初的四六皆沿袭唐人旧制
宋初西昆诸子严格遵守李商隐等人的“三十六体”,“声律极其精切”; 注入散文的气势,少用故事,多用成语; 在排偶中喜用长句; 工于剪裁等。
②欧阳修对四六体进行了革新
欧阳修虽也遵守旧制用四六体来写公犊文书,但他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骄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上随州钱相公启》《蔡州乞致仕第二表》等都是宋代四六中的佳作。
③苏轼的四六文体现了行云流水的风格
苏轼在翰林院任职时所拟的制诰典赡高华,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中所罕见。他遭受贬谪后写的表启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体中难得的性情之作,如《谢量移汝州表》。
(2)南宋四六的艺术特征
①南宋初期的四六作家在欧、苏的影响下进行写作,因此在运散入骄、多用长句等方面都继承了欧、苏的传统,使四六成为灵活多姿、便于议论的应用文体。
②南宋中期以后的四六作家在艺术技巧上追求细密工巧,风格趋于流丽妥帖。如李刘的《贺巫相明堂庆寿并册皇后礼成平淮寇奏捷启》,典故成语运用得十分贴切,对仗工巧而又稳妥,风格也比较典重浑成。
③过分追求工巧妥帖也造成了纤弱靡丽的缺点,自北宋至南宋初期四六的浑厚之气、奔放之风渐趋泯灭,使南宋后期的四六在总体上呈轻靡卑弱之势。如李刘《上任中书》的“玉堂草罢,又吟红药之翻; 金匮紬馀,还对紫薇之伴”; “幽桂遗榛菅,底敢累犯严之口; 江梅托桃李,但欲熏自洁之香”等句,刻意求工,雕琢过甚,气格不高。
④南宋后期也有一些作家如真德秀、刘克庄等,井没有随波逐流。他们或以理学家著称,或以诗人驰名,都不是专写四六的作家,但他们的四六作品却自具面目,与李刘等人异趣。真德秀的四六遣词造句虽然比较拘谨,但未染当时的浮靡之风,高华典重,卓然名家。刘克庄早年的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