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850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谈谈宣传策略中的“乐队花车法”。

【答案】西方将广告、政治运动和公共关系都视为宣传的组成部分。为了增加宣传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说服效果,一些传播技巧被广泛地运用到宣传活动中。乐队花车(bandwagon )即是其中的一种传播技巧,即宣传者营造出一种“加入我们,否则就是与大家作对,,的气氛,要求受众接受某种仿佛大家都接受的想法。

2. 美国新闻史上的“黄色新闻”是怎样出现的?

【答案】(1)黄色新闻是指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得名于美国《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之间的竞争,并在两报的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

(2)1883年普利策买下《世界报》后,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作为骨干,佐以刺激性因素以增加读者兴趣; 发动全国性运动,提高报纸声誉; 高质量的言论版; 篇幅大,报价低; 使用插图和大量图片,引发“黄孩子案”; 重视报纸的推广发行。大量刊登刺激性报道,采用煽情主义的耸人听闻的手段打开了销路。

(3)赫斯特1895年买下普利策之弟阿尔伯特的《纽约新闻报》开始了与《世界报》的竞争。《纽约新闻报》注重犯罪新闻、丑行、灾祸报道和各种特写,大量应用照片,黄色新闻泛滥,对社会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曾蝙动美西战争、教唆刺杀麦金莱总统。

(4)1899年至1900年,是美国黄色新闻发展的高峰。当时全国的主要报纸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纯粹的黄色报纸。黄色新闻的特征有: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 滥用照片; 种种欺骗手法; 星期日增刊; 标榜同情“受压迫者”。

3. 简述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答案】(1)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

中国的新闻媒体除少数由各民主党派所办的报纸外,绝大多数是由共产党领导的。这样,中国新闻媒体的基本性质是: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这一基本特性决定了我国新闻媒体的宗旨、格局、宏观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

(2)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

①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现代化建设。

②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③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④新闻事业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

⑤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

⑥新闻事业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在宣传报道上,严格按党性原则进行; 在经营上,各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4. 为什么说新闻媒介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案】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新闻传播工具随着新闻活动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发展,随着生产力所能提供的日益增多的物质手段而不断创新。新闻媒介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具体分析如下:

(1)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创造了文字,新闻活动开始了用文字传递新闻的新阶段。到奴隶社会,已形成了口头、信号、文字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

(2)社会规模的扩大,打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世界各地的任何重大变动都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发生直接的关系。

社会对信息量的需求在激增,需要信息的人在激增。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信息的交流和认知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要有一种广而告之的媒体起到这个作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媒介—报纸。马克思在谈到需要和生产时揭示了一条朴实的真理:“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媒介的产生有了社会需要,而且为新闻媒介的产生准备了全部物质手段。

(3)报纸要有一定的读者群,读者的必要条件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各类学校大量地兴办起来,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准在提高。客观上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4)资产阶级还创建了大量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这就便利了报刊的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

(5)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在17世纪,欧洲各国的邮路己连成一片,公路大量地修筑,新闻的传递和报刊的发行随之加速。

(6)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资需要。

(7)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增加,资本的集中加速,使资本家有可能独资或合资办报刊。资本家为推销商品,需要大量地刊登广告,报纸从广告中可以获得大量利润,使报业成为有利可图的行业。

总之,植根于这样深厚的社会经济土壤之中,新闻媒介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更是任何人为的外界暴力都不可阻挠的。

5. 举例说明“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媒介的议程设置就是指媒介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1)“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议论的顺序。

②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程而改变对某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③媒介议程与公众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而是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经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与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④在社会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议程设置者,,,传播媒介只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传播媒介经常在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协同互动中发挥作用。

(2)“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举办的2000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是一个“议程设置,,的具体案例,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议程设置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①“议程设置”:从无心插柳到有心栽花

在时下的中国,要唤起公众对年度经济话题的集体关注,显然是勉为其难的。对于公众来说,经济界的种种现象与诸多事端,很少有“强制性接触,,的机会,在2000年,除了股市投资者对市场上的波橘云诡有所体验、消费者对价格大战有所体验外,恐怕更多地是间接地感应经济的脉搏。因此,新闻媒介的主动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经济半小时》率先推出年度人物的评选,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不过,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媒体向公众贡献话题,从无心插柳开始了有心栽花的转变。

②“议程设置”:实现的策略

在议程设置这个范畴里,也有着“名人效应,,。当然,“知名且可信”意味着权威。"2000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推选活动的主办者也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活动的筹备期间,就邀请了100位权威的经济学家、知名学者教授以及50位资深的财经记者担当评委会成员,由他们对30位候选人进行品评的同时,事实上也在经济学界、企业界以及新闻界收到了附加效应:不仅通过评委们人际传播的方式对此活动在业界引起震动,还有50位财经记者所任职的国内主要媒体对此活动进行了相应的跟踪报道,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并举,无疑加快了“议程建构的速度”。

③制造语境:从追随新闻流到孵化新闻源

《经济半小时之夜》年度人物揭晓典礼创造了新的话语场。随着“年度人物”这一议程的水落石出,新的议程在这个话语场中渐次凸现了,这些派生的议程里包含了不少鲜活的新闻价值。“最近的研究认为,影响媒介议程的一支很重要的力量来自其他媒介的内容。特别是精英媒介,如《纽约时报》,它似乎能为其它媒介设置议程。”这样的情形同样发生在《经济半小时之夜》的这次活动中,这次评选中谈论的重要议题,很快成为国内其他媒体采访和刊载的对象,特别是互联网和报纸,纷纷从中各取所需进行连篇累犊的报道。

6. 简述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效果研究的成果。

【答案】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