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55建筑学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碉楼”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什么民族的住宅?( )。
A. 川藏地区;弟族、藏族
B. 云贵地区;苗族、彝族
C. 青藏地区:蒙古族、藏族
D. 川滇地区;藏族、彝族
【答案】A
【解析】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汉族民居建筑,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西南地区的羌、藏民族土筑石砌的住房俗称碉房,这种形式的住宅有的附有碉楼。碉房主要分布在川藏地区,是羌族、藏族的住宅。另在广东开平还有一种碉楼,已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 图示民居建筑从左到右分别位于( )。
A. 河南、安徽、云南
B. 陕西、浙江、贵州
C. 河北、安徽、云南
D. 河南、浙江、贵州
【答案】A
【解析】图片内容从左到右分别为:河南窑洞地坑院场景;安徽宏村徽派建筑;梁思成版《中国建筑史》中的插图,拍摄于云南丽江古城。
3. 北京故宫建筑空间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是( )。
A. 天安门、太和殿、景山
B. 前门、天安门、太和殿
C.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D. 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答案】D
【解析】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明清故宫建筑空间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进入大清门首先是千步廊,经过这个狭长的空间后,出现于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是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对比效果强烈,形成第一处高潮。进入天安门后,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的空间,顿为收敛。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的午门,有萧杀威猛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和太和门之间又变成横向广庭,舒展开阔。经太和门进入太和广场,是巍峨崇高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4. 下列关于窑洞住宅描述错误的是( )。
A. 经济适用
B. 少占农田
C. 施工周期短
D. 防火隔声
【答案】C
【解析】窑洞的分类包括:①靠山式窑洞;②下沉式窑洞;③砖砌式窑洞。相对于木结构、砖石结构等,窑洞施工周期较长。
5. 承德“外八庙”中模仿布达拉宫修建的喇嘛教寺院是( )。
A. 普佑寺
B. 普乐寺
C. 普陀宗乘庙
D. 须弥福寿庙
【答案】C
【解析】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建的“外八庙”,结合地形,仿建布达拉宫等藏式建筑. 融合了汉藏两式建筑而有所创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承德外八庙中汉化建筑风格的普佑寺、普乐寺中含有喇嘛教的元素,明确仿造布达拉宫的建筑是“普陀宗乘庙”,须弥福寿庙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二、填空题
6. 秦始皇陵的巨大斗形封土称为_____,明清两代帝王陵的穹窿形封土称为_____。
【答案】方上;宝顶
7.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_____,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_____。
【答案】南禅寺大殿;嵩岳寺塔
8. 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_____、_____。
【答案】太和殿;祾恩殿
9. 金茂大厦_____中国国家大剧院_____
【答案】SOM ; 保罗•安德鲁
10.清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的普陀宗乘庙模仿藏地的_____形式。
【答案】布达拉宫
11.西安大雁塔形式属于_____。西安小雁塔属于_____。
【答案】楼阁式塔;密檐塔
三、名词解释
12.里坊制
【答案】里坊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城市和乡村规划的基本单位与居住管理制度的复合体,它在春秋至汉代得到确立。里坊是古代城市规划中的居住单元,其平面接近方形,外包土墙,内有街巷,设有坊门。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13.苏式彩画
【答案】苏式彩画是古代中国建筑装饰艺术之一,一般用于住宅园林。其源于江南苏杭地区民间传统作法,于明永乐年间传入北方。其主要特征是在开间中部形成包袱构图或枋心构图,在包袱、枋心中均画各种不同题材的画面,如山水、人物、翎毛、花丼、走兽、鱼虫等,是其装饰的突出部分。
14.生起
【答案】生起是指建筑的柱子由明间向两侧逐渐升高的做法。宋《营造法式》规定当心间两 柱不生起,次问柱升高2寸,往外各柱依此递增2寸,使建筑的整个檐口及屋脊成为两端向上缓和翘起的曲线。明、清时期建筑较少使用生起做法。
15.面朝后市
【答案】面朝后市是《周礼·考工记》里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朝”指外朝,也就是处理诉讼、颁布法令的重要场所;“市”为商品交换市场。面朝后市则是说,在王城前为“朝”,后为“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