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41传播学实务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研究方法分为哪些? 各自的优缺点?
【答案】总体来讲,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常常习惯性分为定性和定量研究两种,但事实上在传播学发展过程中发现这种分法过于简单和粗略,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研究方法是有交叉的。目前比较公认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四个维度。
(1)调查研究法
①调查研究法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种社会现象,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分为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
②调查研究法的步骤
a. 确定调查的总体范围与样本个数。
b. 制定抽样方案。
c. 实地访问,包括:第一,结构性访问,即设计调查问卷; 第二,主题性访问,即按事先设计好的大纲进行现场访问。
d. 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③调查研究法的优缺点
a. 优点:本方法基本不受人为控制因素影响,较客观、全面准确。b. 缺点:对实际对象的相关性概括不佳。
(2)内容分析法
①内容分析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一般分两个层次,说什么(传播内容)与怎么说(传播形式)。其特点包括:客观性; 系统性; 定量性; 显性内容。
②内容分析法的步骤
a. 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范围。
b. 制定分类表,确定分析单元,严格界定分类标准。
c. 将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计算各种类别所占比例,各种分析单元所占频数。
d. 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③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
a. 优点:本方法可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说明信息来源特征,分析文本,说明读者对信息的意见,描述传播模式。
b. 缺点:分析对象有时并不能代表总体情况,研究者主观因素影响分类表的科学性。
(3)控制实验法
①控制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人为地设计一个特定的、非自然状态的环境,在研究者控制下进行测验的方法。
②控制实验法的步骤
包括:a. 提出实验课题; b. 选定实验对象; c. 制作信息测试材料; d. 测试实验; e. 提出实验报告。 ③控制实验法的优缺点
a. 优点:本力一法优势在于可控制,本身逻辑性强。
b. 缺点:人为因素强,结论必有误差。
(4)个案研究法
①个案研究法源自心理学,用于检验某一对象的多方面特征。研究某一特定对象或案例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面情况,传播学中应用不是很多。怀特首次用本方法对“把关人”进行实际研究。个案研究一般没有事先的研究假设,结果都从案例研究中得出,也不证实假设,其价值在于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与见解,供其他研究作基础使用,由后续研究得出一般结论。个案研究法就是检测某一对象的多方面特征的研究方法。
②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多用于检查某个传播者(如新闻编辑部、报社、特稿社、电台、广告公司等)多方面的特性,或者了解研究者所感兴趣的某一特定案例在一个时期内的全面情况。
③个案研究法的优缺点
a. 优点:深入了解某些特性达到实验要求。
b. 缺点:个体因素影响较大,不具有总体性。
2. “把关人”理论对实际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案】“把关人”义称“守门人”,此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1947年,卢因在《群体动力学的新领域》一文中系统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1)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
(2)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①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
②专业标准和市场标准(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
③媒介组织的立场和方针。
④媒介工作者的个人因素。
(3)“把关”过程的实质
①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传媒的立场、方
针和价值标准而进行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②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尽管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4)“把关人”理论的意义
“把关人”理论在新闻实践中意义重大,尤其是在社会新闻的报道方面,一直显示出其一贯的指导性。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对“门区”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不管是代表国家声音的主流媒体,还是具有强烈趋向性的社团出版物,“把关人”在思想、政治、宗教、文化等意识形态上的价值取向,都会对信息的流动产生“过滤”作用。
对受众而言,“把关人”理论将受众的目光引向了大众传播媒介内部,使人们认识到媒介发出的信息并小是对真实世界的客观反映,而是经过选择、加工,并重新组织化后的产物。这可以使人们理性对待新闻报道,客观看待周围世界。
3. 请画出韦斯特利一麦克莱恩模式并阐释其含义。
【答案】 图(略)韦斯特利一麦克莱恩模式的目的是想以保有以前那些简单模式特点一一传播双方与外界事物有着密切联系的方式,来达到反映大众传播的复杂情况的效果。
(1)这个模式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①X 是社会生活中可以被感知、能够为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事物。
②A 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传播者。它既可以由个人,也可以由组织来承担。
③C 是传播的中介和渠道,由媒介组织及其成员承担。他们既可以在数量众多的A 中依据自己所设想的受众需要和兴趣选择信息,也可以直接在X 中进行这种选择。C 为B 充当信息选择代理人的角色,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A 。
④B 表示受众。他们因生活的需要而必须获取和应用来自C 的信息。
⑤f 表示反馈。其中fBA 是受众B 向传播者A 发出的反馈,fBC 是受众B 向媒介组织C 表达的反馈。C 作为守门人在选择信息时要受到来自B 的反馈的影响。fCA 是媒介对信息来源A 发出的反馈。这种反馈可能会鼓励、改变乃至抵制A 的意图。
(2)这个模式的特点如下:
①信息选择具有多样性。传播来源可以在各种事件中进行选择,大众传播媒介由可以在各种信息来源中选择,同时大众媒介也可以在各种事件中直接进行选择。
②传播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性。社会上数量众多的大众媒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这种竞争的过程中,它们也互相取长补短、自动调节,以适应社会优胜劣汰的发展机制。
③信息反馈具有重要性。只有反馈才能真正保证传播过程中所有要素间关系的系统性。
4. 新闻传播者应主要承担哪几类责任?
【答案】新闻传播者的责任,可以理解为是他们分内应做的事情或应当完成的任务,也可以理解为是他们应该承担的义务,或应争取达到的标准,或因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情而应承担的职责。新闻传播者的责任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