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亲历事件
【答案】亲历事件是指记者身处在事件发生的同时空,作为事件的目击者,从头到尾亲历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通常是在预知事件的采访或体验式采访中才是可行的。由于记者亲历事件,取得的是第一手材料,感受的是当时当地的现场气氛,这种现场材料较为真实可信的。
2. 服务性消息
【答案】服务性消息是指整个新闻传播活动都带有服务的性质,是一种新闻信息方面的服务。其特点是“直接可用”,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服务性消息不同于广告性消息,服务性消息是站在读者、消费者一方,为读者和消费者着想,为他们服务的消息。必要时,它们要无情地揭露厂家、商店以及其他企业的欺诈行为,替受害者说话。美国称其为“菜篮子新闻’夕,日本叫它“实用记事(新闻)”。
3. 最佳新闻角度
【答案】最佳新闻角度是指那些能突出新闻的个性特征,体现事物的本质,内容生动活泼,形式新颖巧妙的新闻报道角度。西方记者选择最佳新闻角度的标准有以下几条:①切中要害,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 ②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 ③读者最易接受的角度; ④读者最关心的角度; ⑤时空距离读者最近的角度; ⑥最有人情味的角度。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4. 视觉新闻
【答案】视觉新闻这一概念是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穆青于1983年9月提出来的。他说:“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视觉新闻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凡有再现成分、有可视效果的新闻,无论通讯还是消息,都可以看做是视觉新闻。消息容易写“干”,强调视觉效果对消息写作更有现实意义。
5. 《万国公报》
【答案】《万国公报》是指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销量最大、影响最大的一份由传教士创办
的中文报刊。其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出版的《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创办、主编,主要撰稿人有李提摩太等。该报在内容上,用大量篇幅刊登时政评论,选录一周的《京报》,刊载商业行情,介绍科学知识; 为帝国主义侵略辩护,鼓吹西方思想改造中国,其目的是将中国完全置于西方的控制之下。《万国公报》的读者对象由基督徒扩大为鼓吹中国变法的社会各界人士,皇帝也经常阅读该报,对于维新变法的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该报反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其目的是希望中国的社会改革沿着殖民化的道路发展。
6. “步移式观察”
【答案】记者每到一地,都用好奇的目光捕捉着各种镜头,而这些镜头的变幻随着记者随机式采访的脚步,或山或水,或草或木,或大或小,或先或后地移动式出现,读者跟着记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遐想,一路品味,游兴十足。
7. 癸丑报灾
【答案】癸丑报灾,是指1913年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1912年宋教仁被杀后,新闻界的深入报道令当局颇为不满。1913年袁世凯当局对反对派的报刊开始进行清理,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的国民党报刊以及反袁报刊被全部查封,对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力报》等,采取禁止在租界发行的办法,使其被迫停刊。此外报纸报人被警告传讯、打砸搜查、封门停业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大量记者被杀被捕、报业萧条的灾祸。到1913年,全国报纸只剩139家,与1921年初的50多家相比锐减了300多家。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在新闻史上称之为癸丑报灾。
8. 通讯
【答案】通讯是指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等。一般而言,通讯具有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和议论色彩较浓等五大特点。
9. 系列报道
【答案】系列报道是指对在一个较短时间内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重要的相关问题或一个重大问题的几个侧面,分为若干各自独立又有机结合的篇章加以报道的形式。选好主题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关键,它不仅要统帅所有的材料,还要统帅各个独立篇章的中心思想,使它们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占有大量材料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基础。安排系列顺序时应注意各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才有利于发挥其强势。系列报道不仅仅简单报告事件的现状、变动和结果,而且还需透过现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是一种有较强指导性的报道形式。
10.英国广播公司
【答案】英国广播公司,英文简称BBC ,是英国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是英国的一家政府资助但却独立运作的媒体,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成立于1922年10月18
日,1926年被英国政府收购,1927年获皇家特许状,由理事会负责公司运作。经费主要来源于英国政府赋予的一项特权:收取电视许可费,节目小播发任何商业广告。这些措施使英国广播公司在经济上不受政府和广告商的操纵,能够独立运作,保持中立的政治立场,建立公信力。英国广播公司的巨大声誉还来自它对英国传统文化、高雅艺术、历史教育等不遗余力的介绍和推广上,但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要也一直是困扰英国广播公司的难题。2006年3月14日,英国政府宣布了一份有关英国广播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白皮书,首次肯定“娱乐”对这个一向以新闻事实节目著称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英国广播公司一直处于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前沿,“超越广播”是其新媒体战略的核心。如今,英国广播公司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队和互联网新闻服务。
2009年,英国广播公司主持人萨维尔因性丑闻被调查,无果而终。2012年10月24日,英国媒体称除了萨维尔,BBC 内部还有多人卷入儿童性侵犯案件。2012年11月10日,BBC 总裁乔治·恩特威斯尔因不实报道宣布辞职,13日,新闻总监海伦·博登及其副手史蒂夫·米奇尔被暂停其编辑工作,BBC 继性丑闻之后又陷入了新一轮的信任危机。
11.消息头
【答案】消息头是指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开头部分冠以的“**讯”或“**电”之类的字样。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消息头的形式主要有“讯”与“电”两大类。“讯”主要是指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的新闻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明“本报讯”。“电”主要是指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各家新闻通讯社向报社传递新闻信息时,多数采用此类形式。
12.新闻素描
【答案】新闻素描又称特写性消息,实际上就是微型特写。它是以“再现”手法写作的新闻家族中的代表性成员。新闻素描的特点是以描为基调。它基本上通篇描写,全过程描写,通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这是新闻素描的基本特点。
13.议程设置论
【答案】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美国传播学家M.E. 麦库姆斯和D.L. 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即《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该效果理论将注意力放在了大众媒体对受众认知的影响上,它研究的是人们“想什么”而不是“怎么想’夕; 它关注的是整个信息环境对公众的影响,而不是某条信息的微观影响; 议程设置研究提出,大众传播对于公众的环境认知具有强大的影响,这对占据主导地位的有限效果理论是一个重要的修正; 它形象地说明了大众媒体、公众意见和政治过程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