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价值观
,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答案】价值观,也称“价值观念”、“价值取向”
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它是个体对事物及意义评价的观念系统,即推动并指引人们采取决定和行动的价值取向和标准。它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成人的教育、强化以及观察学习等方式将社会价值逐步内化而形成的。
2. 思维
【答案】思维是指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思维不同于感知觉,但又离不开感知觉活动提供的感性材料。
3. 陈霖的拓扑实验
【答案】陈霖的拓扑实验中,采用了三组不同的图形,其中圆和正方形、三角形在形状上看
,因而是拓扑等价的; 圆和环由于一个有洞,一个没有洞,因而去很不一样,但它们都没有“洞”
具有不同的拓扑性质。实验时要求被试注视两个图形中的注视点,并报告注视点两侧的图形是否一样。结果显示,被试对拓扑性质不同的图形,有较高的正确报告率,说明对拓扑性质的差异更敏感。陈霖的拓扑实验表明,在视觉加工的早期,人的视觉系统对刺激的整体性质(拓扑性质)更敏感。在整体加工后,才进行局部成分或特征的分析。
4. 意识
【答案】意识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指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中比的监控。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①意识是一种知觉。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宫能。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整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水平和层次,从无意识
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5. 元认知知识
【答案】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的组成成分,指主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即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方而的认识。一般储存在个体的长时记忆中,具有比较稳定的特点,以意识化或非意识化的方式对认知活动施以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即主体关于自己和他人作为认知加工者的所有知识; ②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 即主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任务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③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主体对于完成某项认知任务需要的认知方法的各方面的知识。
6. 比率智商
【答案】比率智商是智商的一种形式,是表征个体智力发展相对水平的一种指标,斯坦福一比内智力量表首次采用。计算公式为式中IQ 表示比率智商,MA 表示心理年龄或智力年龄,CA 表示实足年龄或实际年龄。比率智商依赖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其局限性为心理年龄不可能永远随实足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的年龄,再按这个公式计算就会得出智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结论。
7. 自我效能感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胜任该任务的预期。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他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效能预期是指自己是否具有引发某一结果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本质上就是效能预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
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而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影响活动的情绪。
8. 部分报告法(partial-report procedure )
【答案】部分报告法是测量感觉记忆的方法。Sperling 将全部的刺激项目排成3X4矩阵,刺激以50ms 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报告相应的刺激项目,再根据报告者的准确率计算被试者的记忆量。部分报告法运用了随机的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9.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答案】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人脑以概念、判断、推理形式对事物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反映的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
10.内隐记忆研究常运用的间接测试
【答案】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间接测试是指在测试阶段控制条件使被试没有意识地利用学习阶段所学材料的测验。经常运用的间接测试包含语言与非语言的间接测验。语言的间接测验有
补笔测验、模糊字命名、词汇判断以及单词确认等测验形式。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接验包括熟悉物体的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熟悉和不熟悉人物面孔的间接测验和新异物体和图案的间接测验。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人脑发育的关键期和可塑性?
【答案】(1)人脑发育的关键期
人脑发育的关键期,即人脑发育的最佳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一旦错过这一时期,个体心理发展可能会存在不可弥补的障碍。
(2)人脑发育的可塑性
人脑发育的可塑性指的是,婴儿脑的大小和功能都受其后天经验的影响和制约。大量动物和人类婴儿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经验剥夺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停滞甚至萎缩现象,并构成永久性伤害; 早期营养不良(如胎儿期营养不足)也会对婴儿脑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使脑细胞发育不正常。
12.什么足记忆恢复现象?
,是记忆心理现象,指识记某种材料后延缓回忆L 【答案】(1)记忆恢复现象,亦称“复记”
匕即时回忆效果更好的现象。
(2)巴拉德1913年最早发现。他让12岁儿童识记一首诗,未提供被试任何复习机会,结果是识记后一两天的回忆成绩好于立即回忆的成绩。此种现象常见于学习较有难度的材料或有意义材料时。儿童比成人更普遍。记忆恢复的内容多处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位。此有两种解释:抑制解除说和整体联系说。
13.性格与气质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无好坏之分。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比中。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性格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
(2)性格与气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二者的性质不同。性格更多地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具有社会化特性,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 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遗传影响很大。
1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建构主义学习观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相反,学生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者的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