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42细胞生物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着丝点微管。

【答案】着丝点微管又称动粒微管或染色体微管,是从着丝点与一个极相连的微管。

2. 分裂中期阻断法

【答案】分裂中期阻断法仙素、秋水酰胺和周期同步方法。

3. 选择素

【答案】

选择素

之间的识别与黏着。已发现

4. 细胞周期依赖激酶

【答案】

细胞周期依赖激酶

是指应用可以抑制微管聚合的某些药物,如秋水

等,从而有效抑制细胞分裂器的形成,将细胞阻断在分裂中期的细胞

是一类属异亲型、依赖

选择素、

即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是一类含有一段类似氨基酸

的,

胞外部分具有高度保守的凝集素

选择素和

选择素等。

结构域,特异性识别其他细胞表面寡糖链末端糖基配体。主要参与白细胞与脉管内皮细胞

序列的蛋白,它们可以和周期蛋白结合并受后者的调,可以磷酸化其他蛋白,比如组蛋白H1、核纤层蛋白等,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5.

【答案】(1)

的中文名称是P 型质子泵。P 型质子泵是存在于植物细胞、真

电化学梯度,并用驱动的同向协同运输

菌和细菌的细胞质膜上的H+转运通道,将H+泵出细胞,建立和维持跨膜的来驱动转运溶质摄入细胞,例如,细菌细胞对糖和氨基酸的摄入主要是由完成的。

(2)Vtypeprotonpump 的中文名称是V 型质子泵。V 型质子泵存在于动物细胞的胞内体膜、溶酶体膜,破骨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细胞的质膜,以及植物、酵母及其他真菌细胞的液泡膜上。转

中不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其功能是从细胞质基质中泵出

进入细胞器,保持特定的pH 值。

P 型质子泵和V 型质子泵都只转运质子,且都属于ATP 驱动泵,利用ATP7JC 解释放的能量

将进行跨膜转运。

6. 异染色质

【答案】异染色质

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的染

色质组分,碱性染色体染色较深的那些染色质。

7. 细胞学说

和德国动物学家施

,指出细胞是表了《植物发生论》

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

【答案】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

登物的基本单位。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指出动植物都是细胞的聚合物。 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8. 自噬体

共同提出的学说,内容包括: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

【答案】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和病理损伤的细胞器首先被来自滑面内质网或高尔基复合体的膜所包裹,形成囊泡状结构,称为自噬体。

二、填空题

9.

是一种蛋白激酶,必须与_____结合后才具有活性。 【答案】细胞周期蛋白

10.在多细胞生物发育中,细胞有四种基本的行为,即:细胞増殖、细胞分化、_____和_____。

【答案】细胞衰老;细胞死亡

11.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作用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

【答案】自分泌;内分泌;旁分泌

12.凡具有_____帽信号的

【答案】

13.—

段长达

_____。(螺线管螺距

【答案】

左右的

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的组

片段可形成_____个核小体,进一步折叠形成螺线管结构的长度约为可被定位在细胞质。

【解析】

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

蛋白每6个核小体螺旋盘绕成一个螺线管。

14.细胞大小的上限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即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细胞的核质比;细胞的相对表面积;细胞内物质的交流

三、简答题

15.简要说明细胞周期的间期各时相的特点。

【答案】细胞周期的间期各时相的特点如下: (1)

①时间:在周期时间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时间变化也最大,不同细胞类型的周期时间的差别

以及细胞的失同步等都是由

③重要性:期。

(2)S 期

期的差异造成的。

②生化特征:主要合成大量的RNA 和蛋白质,为细胞进入S 期准备必要的物质基础。

期细胞能对多种环境信号进行综合、协调并作出反应,以确定细胞是否进入S

细胞内主要进行DNA 的复制、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等染色体蛋白的合成。 (3)

①形态特征:染色质凝聚或螺旋化。

②生化特征:合成一定的蛋白质和RNA , 为M 期的细胞结构变化做准备。 (4)M 期

①时间:细胞周期中M 期占用的时间最短,可分为前、中、后、末期4个阶段。 ②形态特征: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最大。

③生化特征:RNA 合成停止、蛋白质合成减少以及染色体高度螺旋化。 ④关键因子:由

期进入M 期是细胞周期中的另一个关键时刻,M 期细胞质中存在一种使

染色质浓缩的物质,即M 期促进因子(MPF )。

16.简要叙述披网格蛋白小泡形成和运输的基本过程及参与的因子。

【答案】(1)披网格蛋白小泡形成和运输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①被膜小窝

的形成:网格蛋白被膜小窝是披网格蛋白小泡形成过程中的一

个中间体。在胞吞过程中,吞入物(配体)先同膜表面特异受体结合,然后,网格蛋白装配的亚基结合上去,使膜凹陷成小窝状。由于这种小窝膜外侧结合有许多网格蛋白,故称为网格蛋白被膜小窝。它大约在一分钟之内就会转变成被膜小泡。

②披网格蛋白小泡的形成:在形成了网格蛋白被膜小窝之后. 很快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小泡,即披网格蛋白小泡,小泡须在发动蛋白的作用下与质膜割离。由于此时的小泡外面有网格蛋白包被,故称为被膜小泡。

③无被小泡的形成:披网格蛋白小泡形成之后,很快脱去网格蛋白的外被,成为无被小泡。在真核细胞中有一种分子伴侣于披网格蛋白小泡的装配。

(2)除网格蛋白外,涉及的因子有:配体、受体、衔接蛋白、发动蛋白和分子伴侣外

也参与了披网格蛋白小泡包被的形成和去被的过程。在形成包被时,钙泵将

保持低浓度,有利于有被小窝的形成。一旦形成被膜小泡,

使胞质中的

泵出细胞外,

催化披网格蛋白小泡的外被去聚合形成三腿复合物,并重新用

同网格蛋白的轻链

结合,使包被不稳定而脱去。

17.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机制是什么?

【答案】青霉素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高,青霉素能够抑制参与细菌细胞肽聚糖装配后形成肽侧链的酶的活性,不能合成侧链,从而抑制细胞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