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农民已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1976年之前凤阳地区流传“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凤阳() A.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土地实行了赎买政策。 C.建成了人民公社制。 D.实行了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改变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性质。
首次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局面的是() A.福州船政局建立。 B.轮船招商局成立。 C.江南制造局建立。 D.安庆军械所成立。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指中国民族工业() 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缺少技术领先的企业。 生存环境未根本改变。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