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美术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董其昌

【答案】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代书画家。书法出入晋唐,兼有“颜骨赵姿”之美。书法入画,简化形象。擅画山水,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 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 青绿设色古朴典雅。发展了墨法,推出母题作画而含义在外的表现手法。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

2. 米氏云山

【答案】米氏云山又称米家山水,“米氏云山”是宋代书画家米芾及其长子米友仁开创的一种画派。米芾诗文书画以不蹈前人为标榜,认为山水画“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他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对江南山水的亲身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借笔作画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以极淡的墨色勾卷云的廓,而重在以浓淡变化的墨色烘染出蒸腾之势。山体仅用淡墨渍染出轮廓,再依结构以大小错落、由淡而浓(或以浓破淡)的横点叠加,渲染山体的雄厚。以极简之笔勾出房舍、树枝,再以浓淡相间的横点点叶。这种以落茄(即墨点)表现江南山川景色,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对水墨山水发展影响很大,是北宋中期山水画变革的主要形式之一。

3. 风俗画

【答案】风俗画是人物画的一种。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始于汉代,如辽阳、望都等地墓室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等。它采取客观的视角,真实地描绘社会习俗的场景,并不带政治的、宗教的或伦理的价值判断。成功的风俗画,描绘的是健康自然的社会风俗,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画像石、画像砖、北宋张择端《清明上可图》、南宋左建《农家迎妇图》、李嵩《货郎图》等,均为一代名作。建国后的风俗画,反映了新的题材、新的人物。

4. 吴门画派

【答案】吴门画派是明代中期活动于苏州地区的文人画流派。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致力于平和典雅、蕴蓄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以有“吴门四家”之称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画家。

5. 缂丝

【答案】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它是用绕以不同色丝的各种小梭,根据花纹要求分块进行缀织,其纬丝不横贯全幅,因而俗称“通经断纬”。缂丝的色彩可以自由变化,丰富多彩; 由于是

断纬单织,所以织幅很薄,并且具有双面效果; 又因为纬丝起头处不相连接,花纹轮廓产生空断,如同镂刻一样,故又称刻丝。缂丝在宋代的发展最大。

6. 《林泉高致》

【答案】《林泉高致》是北宋郭熙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结,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全书分六节,即序言、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就山水画的创作经验而论,它强调了如下几点:①画家要深入观察生活,抓取主要特征; ②抓住富有诗意的情节,酝酿构思; ③创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反复修改; ④师承要广取博采,不局限于一家; ⑤技法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画论中还论及如何创造生动优美的意境,谈到山水形象及章法结构,笔墨技巧,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7. 瓦当

【答案】瓦当,是中国古代绘画形式之一。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薯餐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8. 张彦远

【答案】张彦远,字爱宾,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家藏法书名画甚丰,精于鉴赏,擅长书画,无作品传世。张彦远继承和发挥了古人的某些论点,认为书以传意、画以见形,绘画具有和六经相同的社会作用,并以形似与神似的结合来解释谢赫的气韵生动说。代表作有《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彩笺诗集》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五代时期以董源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的风格特色。

【答案】五代时期一些画家深入体验自然,形成了南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两大流派,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表现的是江南一带的丘陵坡峦,尤以南京一带的风景为依据。由于南方的丘陵多覆以土层,所以,在表现技法上,又创立了能够体现南方山水特点的“披麻皴”。这种由董源创立的“披麻皴”技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整个清代三百年的山水画,也几乎全都笼罩于“披麻皴”的表现形式之下,继承者甚多,董源可谓是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

(1)董源:供职宫廷的画家。他画山水人物皆甚精妙,像王维一样兼长设色和水墨两种风格的山水,最得后人欣赏的是以水墨淡彩创造性地图绘出的江南山川、江河纵横、草木丰茂、山峦明秀的风光,表达的景致平淡闲远,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思想情趣。他的作品“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笔下的“山水江湖,风雨溪谷,峰峦晦明,林靠烟云,与夫千岩万壑,重汀绝岸”

等景物,能使人观之有“寓目于其处”身临其境的实际感觉。他改变了唐代山水画风,将笔与墨、皴与染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代表作有《潇湘图卷》、《夏山图卷》、《夏景山口待渡》。

(2)巨然:僧人,师从董源。发明了一种近乎后来法国映像派的风格画法,即“矾头”的皴法,表现林麓间山光岚气的浮动感。善画江南野逸之景,笔墨秀润,较董源山水更具田园风致和诗意。代表作有《层峦丛树图》、《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

元明清时代在文人士大夫绘画潮流创作的推动下,董源、巨然的绘画得到了极高评价,水墨点染带有抒情意趣的董巨画法在山水画中占据主流地位。

10.简述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

【答案】中国古代的家具设计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历代家具各具特色,并自成体系,且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其中,最典型的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以其造型美观、用材考究、制作精美的特色而著称于世。

明式家具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材质方面的色泽美、纹理美、气味美:造型艺术方面简洁优美的造型与合理功能相结合的特点; 在装饰艺术方面的雕刻表现手法等。

(1)材质的艺术性

用材考究是明式家具的一个突出特点。明式家具多选用名贵的木材。这些材质对家具的造型结构和外观具有很大影响。

①色泽美

明式家具的颜色纯净透亮,经过打磨,烫蜡之后,呈现一种赏心悦目的唬泊似的暖色调。 ②纹理美明式家具的选材,不论是纵切纹和横切问都很活泼、自然。形态千变万化,给人思绪以一种自由、奔放的涌动联想。

③气味美

在木材的树脂中一般都含有一些沁人心脾的树脂,树脂散发的香味不浓郁,给人一种愉快的气氛。

④表面形态之美

木材家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接受空气的氧化,人手的抚摩等因素而使家具的表面形态旱现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应效果。

(2)造型的艺术性

①结构方面

明式家具的设计更讲求严密的比例关系和适宜的尺度,精巧的制造工艺美给人以适用的喜悦。 ②明式家具的造型美

简练优美的造型与合理的功能是明式家具的重要特征。造型上特别注重线条的运用。

(3)装饰的艺术性

①结构部件装饰

明式家具的每一部件对家具的整体作用都很科学、合理,既能使家具本身坚固持久,又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