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836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造成鬓性价格的原因的一项是?
A 市场非完全竞争
B. 企业对价格具有某种垄断
C. 工人错觉
D. 菜单成本
【答案】C
【解析】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常采用交错而不是同步的方式调整价格。菜单成本使得厂商不能立即调整价格,这些都造成了价格茹性。
2. 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
A. 消费者物价指数
B. 生产物价指数
C.GDP 平减指数
D. 以上均正确
【答案】D
【解析】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GDP 平减指数,均可以用来衡量通货膨胀,不同的场合下会使用不同的指数。
3. 凯恩斯认为在极端情形下,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 )。
A.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
B.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小
C.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
D.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小
【答案】C
【解析】在极端情形下,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们认为债券价格很高,已经不可能再上升了,持有债券的风险很大,从而人们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在这种情况下,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此时,即便继续增加货币供给,人们也不会去购买债券,从而利率不再下降。
4. 在四部门经济中,若投资、储蓄、政府购买、税收、出口和进口都增加,则均衡收入( )
A. 必然增加
B. 不变
C. 必然减少
D. 不能确定
【答案】D
【解析】i 、g 、x 二增加使y 增加,t 、m 增加使y 减少。由于不知道各部门变动的具体数量,故不能确定均衡收入如何变化。
5. 当利率很低时,购买债券的风险
A. 很小
B. 很大
C. 可能大也可能小
D. 不变
【答案】A
【解析】利率厂很低时,债券价格很高。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只会下跌不会再张,从而购买债券的风险很大,此时无论货币供给增加多少,人们都会持有货币,而不会购买债券。
二、论述题
6. 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并利用它解释滞胀。
【答案】(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 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如图所示。
图 菲利普斯曲线
图中,横轴表示失业率u ,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π,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是由实证得出的结论,并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相吻合,也可用经济学语言来表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假定条件是实际产出小于潜在的产出,因此,政府实行扩大需求的政策,虽然会引起通货膨胀,但却可以增加产出,降低失业率。也就是说,要想减少失业,就采取通货膨胀的政策。反之,要想降低通货膨胀率,就会使失业增加。
(2)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解释滞胀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了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现象,这说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替代关系。
①为了解释新的宏观经济现象,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指出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最大弱点是采用名义工资率来代替通货膨胀率,并由此推断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具有稳定的替代关系,但这仅是短期内通货膨胀尚未被人们预期时的情况。一旦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会上移,工人会要求足以补偿物价上涨的更高的名义工资,而雇主则不愿在这个工资水平上提供就业,最终,失业率又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无论政府如何继续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工人预期的调整必然带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进一步上移,结果长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
,它可以和任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弗里德曼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因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于失业率轴的垂线,它描述了当菲利普斯曲线移动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即不管通货膨胀率多高,失业率在长期中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当政府采取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试图把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时,只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使长期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从而产生了“滞胀”现象。
②理性预期学派采用理性预期来进行解释。理性预期是合乎理性的,其预期值与实际发生的值总是一致的。在这种预期之下,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从而也就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始终为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与横轴垂直的线,即失业与通货膨胀始终不存在替换关系,宏观经济政策始终无效。
三、计算题
7. 设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为。其中,Y 、N 和K 分别为总产量、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A 为全要素生产率。试推导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并据此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
【答案】(1)推导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
根据生产函数Y=AF(N , K},若劳动变动△N 资本变动△K ,技术变动△A ,由微分学的知识以及微观经济学中边际产量的概念可知,产出的变动为:
式中,MP N 和MP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方程①可以整理为:
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将要素需求量固定在使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要素实际价格的水平上,因此,表达MP N ×N 和MP k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
从而表达式
就是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劳动份额,并记其为α。表达式
是资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