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622外国文学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巴别塔神话
【答案】巴别塔神话是《圣经·旧约》中的一个神话。传说人们为了避免洪水灾难的再次发生而修建通往天国的巴别塔。此事触怒了上帝,上帝不允许人类怀疑自己的誓言,于是上帝决定通过给每一个人创造不同的语言而将人们分隔开,于是巴别塔被迫中途停工。巴别塔神话在宗教艺术中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明人类狂妄自大最终只会落得混乱的结局。
2. 《阿维斯塔》
【答案】《阿维斯塔》是伊朗最古老的文献。这部传世之作的成书年代虽难以断定,但起码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0世纪前。波斯古经《阿维斯塔》充分地反映了他们令人尊敬的祖先英勇、果敢、纯洁、真诚、宽容和乐观的美德,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明智看法,并且表现出他们为世界繁荣和人类生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的热情。
3. 荷马史诗形成的“小歌说”
【答案】荷马史诗形成的“小歌说”是近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对荷马史诗的创作过程和是否系一人所作提出了怀疑,因而分为两大派。一派为“统一说”,认为史诗具有统一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是一人所作,作者即荷马。另一派为“分解说”,即“小歌说”,认为如此宏伟完美的史诗不可能一赋而成,由一人创作,而且史诗中有许多事实前后矛盾,不相一致。每部史诗皆可明显地分解成若干小歌,是一些零篇编集而成,有的为后人追加,并经过窜改。
4. 悬诗
【答案】悬诗意为“被悬挂的”诗,是指阿拉伯前伊斯兰时期的七首或十首著名长诗。它们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精品和代表作,是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阿拉伯文学遗产。悬诗采用“格西特”诗体,粗犷自然,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崩溃时期的社会面貌。代表诗人是乌姆鲁勒·盖斯,其代表作是《悬诗》的首篇。作为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珍品,悬诗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阿拉伯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5. 《春香传》
【答案】《春香传》是朝鲜人民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最早产生于14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春香传》在朝鲜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如《红楼梦》之于中国古典文学一样。故事讲述了艺妓成春香和贵公子李梦龙之间迂回曲折的爱情故事,根据不同版本的流传,两人的结局也不尽相同。它和中国的《红楼梦》、日本的《源氏物语》并称亚洲三大古典巨著。
6. “心灵辩证法”
【答案】“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成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每一次反思,几乎都是这种“心灵辩证法”的全过程的细腻展示。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作者塑造精神探索型的人物形象。
7. 奥林匹斯神系
【答案】奥林匹斯神系是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最高统治者的神系,因居于奥林匹斯山而得名。这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庞大神族,诸神各司其职,分别掌管天上人间的各种事物。它是父权制时代社会的反映,其中主要的有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海洋神波塞冬、女战神雅典娜、地狱之神哈得斯等。又称为俄林波斯神系。
8. “教育剧”
【答案】“教育剧”是叙事剧的一种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宣传、鼓动的直接产物,是布莱希特在尝试创立叙事剧初期经常采用的一种体裁。“教育剧”的主题大多表现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它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 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
9. 骑士文学
【答案】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它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其内容主要描写骑士行侠冒险的经历和对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具有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生活和世俗享乐的积极意义,代表了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隋诗最早产生于法国的普罗旺斯,又被称为“普罗旺斯抒情诗”。骑士传奇中最为流行的故事是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骑士传奇的浪漫情调、离奇故事和爱情描写,影响到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其围绕主要人物经历展开故事的结构方法,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活动的揭示,都为欧洲后世长篇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0.《旧约》
【答案】《旧约》是犹太教圣经,也是希伯来民族文学遗产的总汇。《旧约》原文为希伯来文,其内容主线是讲上帝与其子民希伯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故事。后来从犹太教直接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两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随这两大宗教的传播,旧约全书被翻译成世界各国
文字,对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简答题
11.哈姆莱特是怎样一个形象?
【答案】《哈姆莱特》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最高成就,哈姆莱特是该剧的主人公,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塑造的一位性格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1)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人文主义理想和严峻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①他身为王子,却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
哈姆莱特以人为中心去认识世界,认识人生,他认为“人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世界是美好的花园”; 他才艺出众,被视为“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 他对特朋友以诚相待,平等对待霍拉旭。这些思想和观念都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对他的影响。
②其性格呈现出发展和不断丰富的特征
现实挫败了哈姆莱特的美好认识,他从快乐的王子变为忧郁的王子。父亲蹊跷离世,母亲快速改嫁,叔父继承了王位并且娶了他的母亲,现实的急剧变化让哈姆莱特跌入痛苦之中,对人生和世界感到失望。面对父亲鬼魂的嘱托,他辨析忠奸、寻找机会,一再在复仇行动中表现得犹疑不决,表现为一个延宕的王子。但是,一旦他确定了奸人,就变得果敢沉着,成为一个行动的王子,在与强大的邪恶势力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不仅为父亲复仇,也达到了重整社会秩序的目的。
(2)哈姆莱特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
①从客观上看,哈姆莱特的悲剧是因为正义和邪恶势力之间力量过于悬殊奸王克劳狄斯是社会邪恶势力的代表,他奸诈、阴险,并纠集了整个宫廷、利用各种手段来排除哈姆莱特对其构成的威胁。哈姆莱特与其的斗争,就是人文主义者与不义僧主的斗争,是刚刚兴起的人文主义者与强大的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②从主观上看,哈姆莱特自身思想的缺点及其对复仇的看法造成其悲剧结局他在学校接受了人文主义理想,面对残酷的现实,这种习得的理想就显得较为脆弱,必然导致哈姆莱特的仿徨与犹疑,甚至对理想产生怀疑,从而陷入困境。所以,人文主义理想建立的空泛性,以及人文主义思想与现实的脱节,都为哈姆莱特最后的悲剧性结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就哈姆莱特复仇的目的来看,其希望“重整乾坤”的目的也使其复仇超越了家庭范围,具有了社会意义。他不得不审慎对待,寻找合适的时机,达到以正视听的社会效果,为此而贻误时机。此外,他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失去了杀死正在忏悔的克劳狄斯的良机,为自己最后的毁灭埋下了隐患。总之,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他自身思想的局限,所以,他的悲剧既是命运悲剧,也是性格悲剧,更是时代悲剧。
总之,哈姆莱特形象概括了新旧交替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思想面貌,表现出了人文主义者同黑暗现实的矛盾和斗争及他们探求真理的历程,揭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与距离,以及解决这一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