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理论十讲》考研内部复习题1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的过程形态
【答案】新闻的过程形态是指在具体的新闻传播过程中考察新闻形态的演变,即从新闻的本源开始到新闻的收受结束,看在一个传播周期中新闻有无形态的变化,如果有,变化是什么。
2. 新闻手段
【答案】新闻手段是指消息、通讯、评论、新闻图片、标题、版面及节目编排等传播形式的总称,它们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和新闻纪录电影进行新闻报道时普遍使用的手段。新闻手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它不能强迫人们信奉或放弃某种思想、某种观点,只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或说服受众。
3. 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
【答案】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是指新闻媒介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既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即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4. 新闻生产场域
【答案】新闻生产的场域是指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客观关系。场域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的概念:“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各个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这种关系处在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矢量,对新闻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或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生产的场域是各种不同力量之间博弈的场所。新闻产品是各种力量博弈的产物。
5. 新闻失实
【答案】新闻失实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由于某方面的原因,新闻未能全面地、正确地反映新闻事实,它是以客观的新闻事实存在为前提的,与假新闻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 1 页,共 4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