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802经济学二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判断分析题

1. 若其他条件不变,日元对美元升值,将导致美国增加对日本商品的进口,减少对日本商品的出口。( )

【答案】F

【解析】若日元对美元升值,日本商品相对于美国的商品变得更加昂贵,即来自日本的商品价格相对上涨,因此会导致美国减少对日本商品的进口,增加对日本商品的出口。

2. 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容易导致银行系统很快出现大面积坏账。( )

【答案】T

【解析】通货紧缩使得企业的产品普遍性滞销,收入状况恶化,影响对银行贷款的归还,从而使银行系统产生大面积的坏账,更有甚者,如果贷款抵押品因通货紧缩而价格下降到贷款额以下,可能会出现企业拒绝还款,银行只能靠拍卖抵押品收回部分额度的现象。

3. 在任何情况下,个人储蓄的增加都导致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 )

【答案】F

【解析】一方面,增加储蓄意味着相对来说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减少,消费支出的减少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另一方面,储蓄增加又会使得投资增加,进而使得国民收入增加。所以很难说储蓄增加一定会使国民收入增加或是减少。

4. 流动性陷阱指LM 曲线呈水平状,此时财政政策最有效。( )

【答案】T

【解析】在流动性陷阱中,利率处于极低水平,债券价格处于极高水平,购买债券的风险极高,此时无论货币供给增加多少,人们都会持有现金,而不会购买债券。意味着货币的投机需求趋于无限大,因而LM 曲线为水平线。这时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使得IS 曲线向右移动,收入水平会大幅提高,而利率却不发生变化,从而挤出效应很小,财政政策最有效。

二、简答题

5. 除收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消费? 它们如何作用?

【答案】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但它并非影响消费的全部原因,尤其是短期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会小于0,有时候它会大于1。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收入,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行为。

(1)利率。传统看法认为,提高利率可以刺激储蓄,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提高利率是

否会刺激储蓄,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一方面,当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因此会增加储蓄。利率提高使得储蓄增加是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利率提高使他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会使他认为自己更加富有,以致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减少储蓄。这种储蓄的减少是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利率如何影响储蓄,必须视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总和而定。

一般而言,对低收入者来说,利率提高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利率提高会导致储蓄增加。对高收入者来说,利率的提高主要会发生收入效应,从而可能会减少储蓄。

(2)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是指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影响消费。货币收入(名义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升,则实际收入下降。如果消费者想要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则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提高; 反之,物价下跌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下降。

(3)收入分配。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较小,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较大,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大,而收入分配越是不平均,则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小。

(4)社会保障制度。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制度越是完善,居民越是敢于消费,否则储蓄意愿要增强。

6.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答案】(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按其历史发展阶段有三种含义:一是年度平衡预算,这是一种量入为出的每年预算均需平衡的思想; 二是周期平衡预算,指政府财政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繁荣时期采用财政盈余措施,在萧条时期采取预算赤字政策,以前者的盈余弥补后者的赤字,以求整个经济周期盈亏相抵,预算盈余为零的平衡预算; 三是充分就业平衡预算,这种思想认为,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这一种平衡预算思想的发展表明,平衡预算己由以往的每年度收支相抵的思想逐步发展至以一定的经济目标为前提的平衡预算思想,在一定周期内,或某年度可有一定的财政盈余或赤字,但是这类平衡预算思想的本质仍旧是机械地追求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预算思想。

(2)功能则政思想是一种采取积极的权衡性则政政策或补偿性则政政策的财政思想。这种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既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因而称之为功能财政。

(3)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共同点是两者目的均是为了设法使经济保持稳定,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财政收支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而后者则不强调这点,强调则

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

7. 以下三种方式中,哪种方式对总产出(总收入)产生的刺激效果最大? 哪种方式最小?

(1)政府增加数量为X 的开支

(2)政府削减数量为X 的税收

(3)政府增加数量为X 的开支,同时增加数量为X 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

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政策(2)和(3)哪个最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与0.5的大小比较。分析如下:

(1)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X 的开支,考虑定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

其中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2)如果政府减少数量为X 的税收,考虑定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

其中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3)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X 的开支,同时增加数量为X 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定量税和比例税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都等于1,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会使得产出增加数量等于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相等的数量,即产出增加X 。

边际消费倾向为大于0小于1的数值,因此,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当β>0.5时,

时政策(2)效果最小; 当β=0.5时,,此时政策(3)效果最小; 当β<0.5时,,此时政策(2)和(3)效果一样。 ,此,,

8. 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

【答案】之所以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其原因在于: 富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边际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

,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会将增加的收入较多的用于消费支出)

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三、论述题

9. 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因素来自于哪些方面?

【答案】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一文,奠定了现代货币数量说的基础。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论研究的是影响人们持有货币量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总财富。弗里德曼把货币看作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个人所持有的货币量受其总财富的限制。总财富包括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持久收入”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期内能取得的平均收入,‘已区别于带有偶然性的即时性收入,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收入,由于“持久收入”易于计算,且具有稳定性,因而可以避免即时性收入受偶然因素影响而使货币需求函数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2)财富构成。财富构成指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人力财富是指个人在将来获得收入的能力,即人的生产能力,又称为人力资本。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资本,指生产资料及其他物质财富。人力财富要转化为现实的非人力财富,会受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