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庄子散文风格特点。
【答案】庄子散文风格特点主要表现为:
(1)以寓言为思想,寓哲理于形象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许多篇目都是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酮鹏展翅到列了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而“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这个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庄子》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在论辩过程中,往往又表现出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逻辑推理所征服,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如《逍遥游》末,庄子在寓言中再套寓言,以“不龟手之药”,说明“所用之异”,无用即为有用。
(2)意出尘外的想象和深远奇妙的意境和谐统一
《庄子》中的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橘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如《逍遥游》中北溟之鱼,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
(3)多种修辞手法的妙用使文章具有文辞之美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悠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庄子的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如《齐物论》写大风,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
2. 简述《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
【答案】《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鲁迅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为:
(1)简约
简约是《世说新语》语言的突出特点之一。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都呈现出简约的
特点。除去省略无关紧要的人物字号、籍贯、仕宦以求简约外,还有两点较为明显:一是淡化情节,删除枝蔓,避免过多的细节描写,从而节省笔墨; 二是不作撰录者本人的评判,至多是“时人”“时论”的意见。
(2)象喻
象喻即借助物象来比喻、象征,此点多见于人物识鉴与品藻,或比拟其姿容,或比拟其才性。象喻的妙用,在于化抽象为具体,既具言辞之美,又耐人寻味。同《系辞传》中的“立象以尽意”一样。
(3)玄远
玄远是指有余意,玄远特征的形成与前两个特征有着必然的关联。语少意多,自然给人玄远之感; 而象喻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要求读者体悟会心,同样意余言外。此类语言,颇多潜在之意,弦外之意。
(4)个性化
对清谈中人物风致,颇多称誉,这是《世说新语》着重人物描摹刻画的重要体现。语言的个性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二是刘义庆在叙写中注意突出人物的个性。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在人物性格划分的门类中,则比较集中地显示出刘义庆注重表现人物个性的用心。如王子猷的倨傲,曹操的善诈,王戎的吝啬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甚至成为该性格的典型。
3. 简述杜甫诗歌的特点
【答案】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取得了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巨大成就,是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其诗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对现实生活高度的艺术概括
①杜甫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
②杜诗通过人物的对话,对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绍。比如《兵车行》这首诗是通过一个行人的话广泛地介绍了兵役的繁重、战争的艰苦,以及人民反对开边的情绪。杜诗的现实主义特点在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的事件,加以高度的概括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去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
(2)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杜诗艺术境界是雄浑壮阔的,但是表现手法却是细致入微的。这种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杜甫的诗就像是“润物细无声”的轻风细雨,小知不觉地渗透了读者的心灵,让人容易亲近。比如“三吏”“三别”,杜甫具体细致地写出这场战乱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具体反映了这场战乱带给国家和人民深重的灾难。他还能够通过入微的刻画达到雄浑壮阔的境界,这才是杜甫超出一般现实主义诗人的地方。
杜甫还有许多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中一个侧面的剖析穿插起来,运用这些细节去表现重大的主题。
(3)苍劲凝练的语言艺术
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喜欢佳句,所以他的语言一定要得到那种惊人的效果。他又说:“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熟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杜甫写诗总是不断地在修改,改了以后还要不断地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再继续地修改。从而形成了苍劲凝练的主要特色。
(4)杜甫诗歌众体兼长
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他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杜甫在七律方面的贡献特别卓著。杜甫不仅用七律来描绘自然的风景,或者用来赠答酬唱,而且用七律这种形式表现政治内容,感叹时事,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
4. 简述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文学史意义。
【答案】李煜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心底的深哀巨痛,他的词寄慨极深、概括面极广,能引起普遍的共鸣。也正是由于李煜以其纯真,感受到了“人生长恨”“往事已成空”那种深刻而又广泛的人世之悲,所以其言情的深广度超过其他南唐词人。王国维曾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1)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与剧痛
李煜直抒胸臆,略无讳饰,表现从生活里得来的真情实感,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在表现手法上多用白描,明白率直,改变了晚唐以来不少词人惯用的曲折隐晦的手法。周济说:“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并称赞它“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王国维也称他有“赤子之心”,“真所谓以血书者也”,都是指的这一特色。
(2)本色和真情胜的自然流露
李煜词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通过具体的意境、形象,表现出人生中某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感受、意绪和体验,因而能引起异时异地虽然具体的生活遭遇不同却同具愁和恨感情的人的共鸣。例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对于那种离恨愁肠缠绵郁结、深远不绝的描写,就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和概括力,能道出各种各样抱愁怀恨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3)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写人、写景、写情,不流于空泛,使读者读来可感可触,特别是对一些抽象而难于捕捉的思绪情怀,因为写得非常具体生动,就能触发读者的联想,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写情来说,化抽象为具体,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以可感的形象来引起读者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