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市培养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61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抑制作用、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答案】竞争性抑制作用是指竞争性抑制剂因具有与底物相似的结构,通常与正常的底物或配体竞争酶的结合部位从而产生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使得复合物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使得物浓度的方法解除。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是指抑制剂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而不与游离酶结合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使得 2.

【答案】

都变小,但

比值不变。 变小,但

增大,而

不变。

非竞争抑制作用是指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基团结合,形成酶-抑制剂或酶-底物-抑制剂

不变。这种抑制不能通过増加底

半胱谷氨酰胺)是由谷氨酸的Y-羧基与半胱氨酸的a-氨基缩

合而成,这与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不同。

3. cAMP

【答案】CAMP

环化腺苷酸,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由于某些激素或其他信号分

子刺激,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 TP 环化而形成。

4. 溶原性细菌

【答案】溶原性细菌是指温和噬菌体的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基因组整合,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5. 活性蛋氨酸。

,是一种活性甲基供体。是A TP 与蛋氨酸【答案】活性蛋氨酸又称S-腺苷甲硫氨酸(SAM )在酶的催化下生成的。

6. 初级转录物(primarytranscripts )。

【答案】初级转录物是指基因转录的直接产物,一般没有功能,需要经历转炉后加工过程才能成为有功能的产物。

7. 整体水平调控。

【答案】整体水平调控是生物体调控机体代谢的一种方式。高等动物不仅有完整的内分泌系统,而且还有功能复 杂的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的控制下,或者通过神经递质对效应器直接发生

影响,或者通过改变某些激素的分泌,调控某些酶的活性来调节某些细胞的功能状态,并通过各种激素的互相协调而对整体代谢进行综合调控,这种调控称为整体水平调控。

8. 氨酰-tRNA 合成酶(aminoacyHRNAsynthetase )。

【答案】氨酰

合成酶是指能高度特异地识别氨基酸和tRNA 两种底物的酶,反应消耗

的酶。

A TP 。催化氨基酸与tRNA

二、填空题

9. Thyminedimer 是由于_____而形成的。]

【答案】紫外线作用使DNA 分子内相邻的胸腺嘧啶碱基间形成共价键(交联为二聚体)

10.糖异生主要在_____中进行,饥饿或酸中毒等病理条件下_____也可以进行糖异生。

【答案】肝脏;肾脏

11.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产物是_____核苷酸,然后再转变为腺嘌呤核苷酸和_____。

【答案】次黄嘌呤;鸟嘌呤核苷酸

12.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属于_____平衡,即_____等于_____。

【答案】氮;摄入氮;排出氮 【解析】氮平衡

是指正常人摄入氮等于排出氮,反映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

情况。若摄入氮大于排出氮,称为正氮平衡,部分摄入的氮用于合成体内蛋白质,如儿童、孕妇及恢复期病人属于此种情况。若摄入氮少于排出氮,称为负氮平衡,限于蛋白质需要量不足,如饥饿,消耗性慢性病患者。

13.脂酰CoA 经一次β-氧化可生成一分子乙酰CoA 和_____。

【答案】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14.DNA 复制的两大特点是_____和_____。

【答案】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15.

途径是在细胞的进行的,三羧酸循环是在_____进行的,磷酸戊糖途径是在_____进行的。【答案】细胞质;线粒体;细胞质

16.糖原磷酸化酶的辅基是_____,参与催化的是_____基团。

【答案】磷酸吡哆醛;磷酸

17.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糖基的供体为_____,它是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以从_____转移一个焦磷酸而产生的。

【答案】

A TP

18.直链淀粉遇碘呈_____色,支链淀粉遇碘呈_____色,糖原遇碘_____色。

为底物

【答案】蓝;紫;红

三、单选题

19.酶的特征性常数有( )

A. 最适底物浓度 B. 最适pH C. 最适温度

值 E. 必需激动剂 【答案】D

20.嘌呤环中的N-3和N-9来自下列哪个化合物( )。A. 天冬氨酸 B. 组氨酸 C. 谷氨酰胺 D. 甘氨酸 【答案】C

21.脑磷脂含有的成分为( )

A. 脂肪酸,磷酸,甘油,乙醇胺 B. 脂肪酸,磷酸,甘油,胆碱 C. 脂肪酸,磷酸,甘油,丝氨酸 D. 脂肪酸,磷酸,胆碱 E. 脂肪酸,磷酸,甘油 【答案】A

22.下列关于嘌呤碱分解代谢的叙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 嘌呤类化合物的分解代谢只能在碱基水平上进行 B. 不同种类的生物分解嘌呤的能力不同 C. 鸟嘌呤脱去氨基转变为黄嘌呤 D. 腺嘌呤脱去氨基转变为次黄嘌呤 【答案】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