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评价的意义() 医务人员满足自我心理需求的手段。 医务人员行为的监视器和调节器。 维护医德原则的重要保障。 维护医德规范的重要保障。 使医德原则、规范转化为医德行为的中介和桥梁。
男,56岁,心房颤动患者,突发一过性黑嚎。二周来共发生过5次,每次持续2~15s。查体无神经系统异常。脑CT无异常。可能的诊断是() A.脑动脉瘤。 脑血栓形成。 脑出血。 脑血管畸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对于下述哪些情况,医生应该保守病人的秘密() 病人的生理缺陷。 病人的过失行为。 病人的某些心理。 病人的某些怪癖。 病人的不良预后。
男性,65岁,高血压病史20年,慢性心房颤动病史2年。长期口服普罗帕酮(心律平)、地高辛治疗。患者因头晕、胸闷、憋气就诊,听诊发现心音规则,心率40次/分。最可能是下列哪种情况() A.恢复窦性心律。 转变为房性心动过速。 转变为房扑(房室传导比例固定)。 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房颤伴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在进行医德评价时,应防止的"四种片面依据论"是指() 唯意志论。 唯动机论。 唯效果论。 唯目的论。 唯手段轮。
男性,65岁,高血压病史20年,慢性心房颤动病史2年。长期口服普罗帕酮(心律平)、地高辛治疗。该患者目前的最佳治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