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 《大学》

B. 《中庸》

C. 《孟子》

D. 《学记》

【答案】D

2. 随着书院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 )

A. 大都授

B. 下帷讲学

C. 讲论讲会

D. 转相授受

【答案】C

【解析】书院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人才的培养和文化学术的发展都起过重大作用。“讲会”是书院讲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书院允许不同学派学者在院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开展争辩,特别是南宋以后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开讲会风气之先的是南宋的朱熹和陆九渊。到了明朝中叶之后,随着东林书院《东林会约》的制定,

,把书院的讲学活动扩展为地区性的学术活动,促进了学术的交讲会之风盛行。书院通过“讲会”

流。

3. 《学记》中的“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指的是( )

A. 正课学习和业余爱好的关系

B. 主要学习内容和次要学习内容的关系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D.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

【答案】A

4.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创立于维新运动时期的( )

A. 燕京大学堂

B. 北洋大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北平大学堂

【答案】B

5. 下列维新学堂中,专为维新运动培养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的是( )

A. 北洋西学堂

B. 南洋公学

C. 经正女学

D. 湖南时务学堂

【答案】D

6. 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 )

A. 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

B. 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

C.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D. 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周时期贵族家庭儿童教育的特点的了解程度。《礼记·内则》记载了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男辈革,女辈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可见,在家庭中,从小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如取食物用右手等,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规则,如尊敬长辈的礼节,以及确立初级的数、方位和时间观念。在男尊女卑的思想支配下,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内事,从7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7. 下列不属于唐朝科举考试方法的是( )

A. 帖经

B. 墨义

C. 时务策

D. 诗赋

【答案】C

8. 洋务学堂的创办类型中,不包括( )

A. 方言学堂

B. 军事学堂

C. 政治学堂

D. 技术学堂

【答案】C

9. 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 )

A. 政治家

B. 学术人才

C. 新国民

D. 实业人才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中国近代维新派教育家及其代表人物教育思想的考查。梁启超的教育目的,

,梁启超认为,国家施行国民教育是为了“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这种特色的是培养“新国民”

国民要求,有公德,国家思想、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原理等品质。维新派教育家的思想贡献在于首先明确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和培养具有时代人格精神的国民,这是他们区别于洋务派教育思想之处。

10.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在学校表现最突出、易见的时期是( )

A. 小学低年级

B. 小学中年级

C. 小学高年级

D. 初中

【答案】A

【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

1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 环境影响

B. 教育作用

C. 内在因素

D. 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环境和教育都是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所以,实践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答案选D 。

12.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

A. 斯多葛学校

B. 体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