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大学数据结构(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应用题
1. 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什么?
【答案】赋值语句一共被执行了m*n次,所以该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O (m*n)。
2. 某文件系统为一级目录结构,文件的数据一次性写入磁盘,已写入的文件不可修改,但可多次 创建新文件。请回答如下问题。
(1)在连续、链式、索引三种文件的数据块组织方式中,哪种更合适? 要求说明理由。为定位文件数据块。需要在FCB 中设计哪些相关描述字段?
(2)为快速找到文件,对于FCB ,是集中存储好,还是与对应的文件数据块连续存储好? 要求说明理由。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文件系统为一级目录结构,文件的数据一次性写入磁盘,已写入的文件不可修改,但是可以多次创建新文件,我们得知该文件系统是不能修改原文件的,只能将修改后的文件按新文件来存储,这与一次刻录光盘的存储方式相似。对于这样的系统,因为不需要随时添加或删除文件的内容,所以一次写入的文 件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也是可预知的,而连续存放文件的方式就有其优点。这种方式只需要知道文件的起始地 址和文件的大小,便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找到文件的任何位置。文件若需要修改,则原文件作废,修改以后的文 件以新文件的形式重新写入,不会产生存储碎片,高效,高利用率。所以,如下作答。
(1)连续的数据块组织方式更合适,因为文件的数据一次性写入磁盘,已写入的文件不可修改,但是可以 多次创建新文件,我们得知该文件系统是不能修改原文件的,只能将修改后的文件按新文件来存储。不需要随时添加或删除文件的内容,所以一次写入的文件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也是可预知的。这样,只需要知道文件的起 始地址和文件的大小,便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访问文件的任意位置。
为定位文件数据块。需要在FCB 中设计相关描述字段有: <起始块号,块数>或者〈起始块号,结束块号>。
(2)将所有的FCB 集中存放,文件数据集中存放。这样在随机查找文件名时,只需访问FCB 对应的块,可减少磁头移动和磁盘I/O访问次数。
3. 请回答下列关于图(Graph )的一些问题:
(1)有n 个顶点的有向强连通图最多有多少条边? 最少有多少条边?
(2)表示一个有1000个顶点、1000条边的有向图的邻接矩阵有多少个矩阵元素? 是否稀疏矩
阵?
(3)对于一个有向图,不用拓扑排序,如何判断图中是否存在环?
【答案】⑴最多有n (n-l )条边;最少有n 条边。
(2) 有有个矩阵元素;不一定是稀疏矩阵(稀疏矩阵的定义是非零元素个数远小于该矩阵元素个数,且分 布无规律)。
(3)使用深度优先遍历,按退出DFS 过程的先后顺序记录下的顶点是逆向拓扑有序序列。如果在执行DFS (V ) 未退出前,出现顶点u 到v 的回边,则说明存在包含顶点v 和顶点u 的环。
4. 某计算机的CPU 主频为500MHz ,CPI 为5(即执行每条指令平均需要5个时钟周期)。假定某外设的数据传输率为0.5MB/S,采用中断方式与主机进行数据传送,以32位为传输单位,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包含18条指令,中断服务的其他开销相当于2条指令的执行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给出计算过程。
(1)在中断方式下,CPU 用于该外设I/O的时间占整个CPU 时间的百分比是多少?
(2)当该外设的数据传输率达到5MB/s时,改用DMA 方式传送数据。假定每次DMA 传送块大小为5000B , 且DMA 预处理和后处理的总开销为500个时钟周期,则CPU 用于该外设I/0时间占整个CTU 时间的百分比是多少?(假设DMA 与CPU 之间没有访存冲突)
【答案】(1)已知主频为500MHz ,则时钟周期=l÷500MHz=2ns,因为CPI=5, 所以每条指令
,数据传输率为0.5MB/S, 所以传送时间平均5×2=10ns。又已知每中断一次传送32位(4个字节)
=4÷0.5MB/s=CPU 用于该外设I/0共需20条指令(中断服务程序包括18条指令+其他开销折
,花费时间=20×l0=200ns。CPU 用于该外设I/0的时间占整个CPU 时间的百分比合2条指令)
=200/8000×100%=0.025×100%=2.5%。
(2)改用DMA 方式传送数据,数据传输率为5MB/S,传送5000B 的时间=5000B÷5MB/s=lms。预处理和后处理的总开销时间=500×2ns=CPU 用于该外设I/0时间占整个CPU 时间的百分比=预处理和后处理的总开销时间÷传送数据的时间=l/1000×l00%=0.001×100%=0.1%。
5. 试证明:同一棵二叉树的所有叶结点,在前序序列、对称序序列以及后序序列中都按相同的
,例如前序后序运对称序。 相对位置出现(即先后顺序相同)
,中序遍历是“左根右”,后序遍历是“左右根”【答案】前序遍历是“根左右”。三种遍历中
只是访问 " 根”结点的时机不同,对左右子树均是按左右顺序来遍历的,因此所有叶子都按相同的相对位罝出现。
6. 证明:在二叉树的三种遍历序列中,所有叶结点间的先后关系都是相同的。要求毎步论断都指出根据。
【答案】前序遍历是“根左右”. 中序遍历是“左根右”. 后序遍历是“左右根”。若将“根”去掉,三祌遍历就剩“左右”。三种遍历中的差别耽足访问根结点的时机不同。二叉树是递归定义的,对左右子树均是按左右顺序来遍历的,因此所有叶结点间的先后关系都是相同的。
7. 设有6个有序表A 、B 、C 、D 、E 、F , 分别含有10、35、40、50、60和200个数据元素,各表中元素按升序排列。要求通过5次两两合并,将6个表最终合并成1个升序表,并在最坏情况下比较的总次数达到最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给出完整的合并过程,并求出最坏情况下比较的总次数。
(2)根据你的合并过程,描述
n
【答案】
(1)6个表的合并顺序如下图所示。
个不等长升序表的合并策略,并说明理由。
对应于合并过程的哈夫曼树
根据上图中的哈夫曼树,6个序列的合并过程为:
第1次合并:表A 与表B 合并,生成含45个元素的表AB ;
第2次合并:表AB 与表C 合并,生成含85个元素的表ABC ;
第3次合并:表D 与表E 合并,生成含110个元素的表DE ;
第4次合并:表ABC 与表DE 合并,生成含195个元素的表ABCDE ;
第5次合并:表ABCDE 与表F 合并,生成含395个元素的最终表。
由于合并两个长度分别为m 和n 的有序表,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m+n-1次,故最坏情况下比较的总次数计算如下:
第1次合并:最多比较次数= 10+35-1=44;
第2次合并:最多比较次数=45+40-1 = 84;
第3次合并:最多比较次数=50+60-1 = 109;
第4次合并:最多比较次数=85+110-1 = 194;
第5次合并:最多比较次数= 195+200-1 = 394; 比较的总次数最多为:44+84+109+194+394 = 825。
(2)各表的合并策略是:在对多个有序表进行两两合并时,若表长不同,则最坏情况下总的比较次数依赖于表的合并次序。可以借用哈夫曼树的构造思想,依次选择最短的两个表进行合并,可以获得最坏情况下最佳的合并效率。
8. 对于具有n 个叶结点且所有非叶结点都有左、右孩子的二叉树。
(1)试问这种二叉树的结点总数是多少?
(2)试证明 。其中:表示第i 个叶结点所在的层号(设根结点所在层号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