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合肥工业大学科研机构和宣城校区848软件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软件工程导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高产”的测试是指( )。
A. 用适量的测试用例,说明测试程序正确无误
B. 用适量的测试用例,说明测试程序符号相应的要求
C. 用适量的测试用例,发现被测试程序尽可能多的错误
D. 用适量的测试用例,纠正被测试程序尽可能多的错误
【答案】C
【解析】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系统交付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系统中的错误和缺陷,它是保证软件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软件测试过程中,为了发现系统中的错误,应竭力设计能暴露错误的测试用例。高效的测试是指用少量的测试用例,发现被测软件尽可能多的错误。
2. 软件生存周期的( )工作和软件可维护性有密切的关系。
A. 编码阶段
B. 设计阶段
C. 测试阶段
D. 每个阶段
【答案】D
【解析】软件维护从软件发布开始,贯穿于软件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因此,软件的可维护性与软件生存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有密切关系。
3. 软件开发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 )。
A. 计划阶段、开发阶段、运行阶段
B. 计划阶段、编程阶段、测试阶段
C. 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程调试
D. 需求分析、功能定义、系统设计
【答案】A
【解析】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方法是以瀑布模型为基础的,瀑布模型将软件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计划阶段、开发阶段和运行阶段。
4. 软件开发过程中,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叫( )。
A. 生存期
B. 面向对象设计
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D. 面向对象分析
【答案】D
【解析】面向对象分析过程就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建立对客观世界的精确、简洁、可理解的正确模型,也就是所谓的建模。
5. 火车是一种陆上交通工具,火车和陆上交通工具之间的关系是( )关系。
A. 组装
B. 整体与部分
C.has a
D. —般与具体
【答案】D
【解析】火车是一种陆上交通工具,而陆上交通工具不一定是火车,还可以是汽车、自行车等,说明火车是陆上交通工具的具体化,而陆上交通工具是火车的一般化,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
6. 对象标识是分配给每个对象的永久性标识(又称作“柄”),它不符合下述条件( )。
A. 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例如一个应用系统)中是唯一的
B. 与对象实例的特征、状态及分类(可能是动态的)无关
C. 在对象存在期间保持一致
D. 在对象存在之后保持一致
【答案】D
【解析】对象标识符合如下几个条件:
①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中是唯一的;
②与对象实例的特征、状态及分类无关;
③在对象期间保持一致。
7. 通常程序中的一个模块完成一个适当的子功能,应该把模块组织成良好的( )。
A. 紧耦合系统
B. 松散系统
C. 层次系统
D. 系统结构
【答案】C
【解析】应该把模块组织成良好的层次系统,顶层模块调用它的下层模块以实现程序的完整
功能,每个下层模块再调用更下层的模块,从而完成程序的一个子功能,最下层的模块完成最具体的功能。软件结构可以用层次图或结构图来描绘。
8. 在软件工程项目中,不随参与人数的增加而使生产率成比例增加的主要问题是( )。
A. 工作阶段的等待时间
B. 产生原型的复杂性
C. 参与人员所需的工作站数目
D. 参与人员之间的通信困难
【答案】D
【解析】在软件开发中,开发人员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而一个开发人员进入一个新的软件系统做开发,需要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以适应该软件的开发,这主要是由于新的人员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训以熟悉该软件系统的开发状况及该软件的需求分析、定义和相关已经生成的文档,以便在软件开发中与老开发人员的交流和通信,以推动软件开发前进。
9. 软件质量必须在( )加以保证。
A. 开发之前
B. 开发之后
C. 可行性研究过程中
D. 分析、设计与实现过程中
【答案】D
【解析】保证软件质量的措施包括基于非执行的测试、基于执行的测试、程序正确性证明,这些措施贯穿于 软件开发的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
10.软件测试可能发现软件中的( ),但不能证明软件( )。
A. 所有错误、没有错误
B. 错误、没有错误
C. 逻辑错误、没有错误
D. 设计错误、没有错误
【答案】B
【解析】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但是由于软件测试方法本身的局限性,软件测试不可能发现程序中的所有错误,所以说没有发现错误并不能证明程序就没有错误。
二、填空题
11.软件可维护性是指软件功能被_____、_____、_____的容易程度。
【答案】理解;校正;适应及增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