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操作系统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对记录式文件,操作系统为用户存取文件信息的最小单位是( )。
A. 字符
B. 数据项
C. 记录
D. 文件
【答案】C
【解析】由相关联记录组成的文件中的基本信息单位是记录。记录是由多个字节组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信息单位。记录式文件主要用于信息管理。
2. 串行接口是指( )。
A. 接口与系统总线之间串行传送,接口与I/0设备之间串行传送
B. 接口与系统总线之间串行传送,接口与1/0设备之间并行传送
C. 接口与系统总线之间并行传送,接口与I/0设备之间串行传送
D. 接口与系统总线之间并行传送,接口与I/0设备之间并行传送
【答案】C
3. 在采用DMA 方式高速传输数据时,数据传送是( )。
A. 在总线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下完成的
B. 在DMA 控制器本身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下完成的
C. 由CPU 执行的程序完成的
D. 由CPU 响应硬中断处理完成的
【答案】B
4. 设与某资源相关联的信号量初值为3, 当前值为1,若M 表示该资源的可用个数,N 表示等待该资源的进程数,则M ,N 分别是( )。
A.0, 1
B.1, 0
C.1, 2
D.2, 0
【答案】B
【解析】首先应该明确资源型信号量的含义。资源型信号量可以用来表示某资源的当前可用数量,初值与对应资源的初始数量相同,题目中信号量初值为3, 表示该资源初始时有3个。
信号量当前值K>0时,表示此资源还有K 个资源可用,题目中信号量当前值为1,表示还有1个可用资源,M 应该为1。由于还存在可用资源,所以此时不应存在等待该资源的进程,N 应当为0。因此答案选B 项。
5. 一个由微处理器构成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其采样周期为20ms ,A/D转换时间为25@,则当CPU 采用方式读取数据时,其效率最高( )。
A. 查询
B. 中断
C. 无条件传送
D. 延时采样
【答案】B
6.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
A. 改善用户编程环境
B. 提高CPU 的处理速度
C. 提高CPU 和设备之间的并行程度
D. 实现与设备无关性
【答案】C
【解析】缓冲是用来在两种不同速度的设备之间传输信息时平滑传输过程的常用手段。缓冲技术是用来匹配CPU 与设备之间速度差异和负荷的不均匀。
7. ( )不是设计实时操作系统主要的追求目标。
A. 安全可靠
B. 资源利用率
C. 及时响应
D. 快速处理
【答案】B
【解析】实时系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其快速的处理能力,适应这种实时性的要求。实时系统在设计时力求简单而实用。一般的实时操作系统都拥有高精度的实时时钟;具有快速的中断响应和中断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响应用户的请求;支持多道程序设计,任务调度算法简单实用,数据结构简洁明了,任务切换速度快,能够处理时间驱动的任务(周期性任务)和事件驱动的任务;
可靠性高;具有较强的系统再生能力。但资源利用率并不是实时操作系统设计时主要的追求目标。
8. 下面有关选择进程调度算法的准则错误的是( )。
A. 尽量提高处理器利用率
B. 尽可能提尚系统吞吐量
C. 适当增长进程在就绪队列中的等待时间
D. 尽快响应交互式用户的请求
【答案】C
【解析】选择调度算法应该尽量减少等待时间,从而降低响应时间。
9. 操作系统采用缓冲技术,能够减少对CPU 的( )次数,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A. 中断
B. 访问
C. 控制
D. 依赖
【答案】A
【解析】缓冲引入的原因包括:(1)缓和CTU 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2)减少对CPU 的中断频率,放宽对CPU 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3)提高CTU 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10.下面有关分区存储管理的正确说法是( )。
A. —个分区的存储管理又称单连续存储管理
B. 多分区存储管理可以为固定分区方式
C. 固定分区管理采用静态重定位方法把作业装入到分区中
D. 可变分区管理采用动态重定位需要硬件支持,即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
E. 多分区存储管理可以为可变分区方式
【答案】A
【解析】考查空闲分区管理的特点。一个分区的存储管理又称单连续存储管理,是一种最简单的存储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方式下,除操作系统占用的一部分存储空间外,其余的用户区域作为一个连续的分区分配给一个作业使用。
11.在存储管理中采用对换和覆盖,目的是( )。
A. 物理上扩充
B. 实现主存共享
C. 节省存储空间
D. 提高CPU 利用率
【答案】D
【解析】对换和覆盖是在逻辑上扩充内存的方法,从而解决内存容量不足和有效利用内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