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新闻采访学新论》考研内部圈定必考题2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记者访问的心理消极因素有哪些表现?
【答案】访问活动控制的核心,是记者的自我控制。没有自我控制,记者便无法也不可能去控制访问对象。新闻访问活动中,记者的消极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机的不稳定性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是引起、维持人的某种行为,以达到预定目的愿望或信念。访问动机是记者职业心理中的动力源泉,它可以为记者的行为提出目标,为记者的活动提供力量,可以使记者明确自己行为的意义。访问动机积极、稳定,记者就会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会在自觉的意念推动下,在有」偷决感的行为中去从事访问活动。相反,动机不稳定,处处从个人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工作患得患失,斤斤计较,顺利时神气十足,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这样是很难担负好新闻访问这一职责的。
(2)情绪的两极性
这在人的心理过程中有多种表现形式,诸如积极与消极、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等。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新闻访问中,因任务、环境、对象等不同,引起记者情绪变化的情况是常有的,如有些年轻记者在采访普通工人、农民或基层干部对,情绪一般是轻松、镇定的,但采访高级干部或著名专家、学者时,情绪就会变得紧张、不安起来。对此,记者如果不注意调节、控制,情绪失去平衡,就会影响访问进程,甚至导致访问失败。
(3)感知上的错觉
由于客观条件(如距离、时间、角度,工具与技术等)或主观原因(如注意力分散、情绪波动、认知能力等)的影响,对事物的知觉走了样,便会出现感知上与原物不相符的偏差、失误等错觉。这种现象,在新闻访问活动中就表现为一些记者误解对象讲话的意思。心理学认为,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入口和初级阶段。这一步错了,以后的思维、联想、推理就会走上歧路,访问结果势必受到影响。
(4)首因效应
人际交往中,凭藉最初获得的信息(即第一印象)对对方下判断,而对后来的信息不太重视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首因效应。访问时,有的记者初次接触某个对象,第一眼看上去不顺眼的人,就往往对他后面的话听不进去,甚至会对他做的一些好事也莫名其妙地反感。反之,第一眼看上去顺眼的人,对他后面的谈话、举止都会产生好感。这种过于看重第一印象,以至于在知觉习惯上固执地坚持第一印象的看法,对新闻访问活动是十分有害的。
第 1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