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8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1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你对电视新闻“小报化”的看法。
【答案】(1)“小报化”是指电视媒体用一种煽情的手法制作新闻和电视节目,以唤起受众的注意,把媒体降为纯消遣的工具。
(2)作为媒介文化一部分的广播电视文化有两个基本特性:组织化和货品化。广播电视文化是广播电视工作者在组织目标和利益指导下,经过集体创作的制式产品,同时也是针对大众市场所制造的文化货品。在组织化与货品化的制约下,大众媒介供给我们娱乐与资讯,也传播着特定的价值与意识形态。大众媒体有责任去挖掘具有普遍社会性的人物和事件,其出发点应当是社会责任,而非“自利”目的,即片面追求媒体的经济效益。
(3)电视是当今最重要的舆论工具,以健康向上、高品位的精品力作武装人、引导人、鼓舞人、陶冶人是电视从业人员的神圣使命。“小报化”与电视新闻这一社会功能相违背,应当进行制止。
(4)媒介一旦热衷于小报化,热衷于走低俗之路,就踏上了权威的末路。低俗之风虽然一时赢得了收视率,但长远来看,无疑是“自掘坟墓”,必然遭到民众的唾弃。“娱乐至死”的前例早已多不胜数。以各大卫视为代表的党的喉舌的电视媒体,是人们了解世界、看生活、看社会的主要窗口,人们愿意相信电视节目内容是真的、是健康的,低俗内容弥漫在电视节目中,‘漫漫会使受众成为“俗众”,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媒体在公众中建立起来的信任感和责任感,以公正、公派赢得社会的推崇,是极其艰难的,小报化不仅削减了这种公信力,而且也挖掉了它的一切基础。
2. 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进程大体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不同的阶段有些什么不同的特点?
【答案】新闻采访学研究经历的阶段及不同阶段的特点如下:
(1)表层研究阶段
新的学科在其崭露头角时,总是被人们感性地认识、粗糙地使用或初步地涉及。早期的新闻采访学研究大都属于微观性的直感体验,是零星的采访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汇集。研究问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地步,以表面现象的描述代替本质问题的考察,只道其然而不道其所以然,缺乏理论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