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延安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715历史学综合之中国近代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广州湾租界条约》

【答案】《广州湾租借条约》是法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广州湾的条约。1898年4月,

,法国迫使清政府答应租让广州湾,并于1899年11月6日正式和清政府签订了《广州湾租界条约》

强租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租期99年。此外,法国还取得了修筑从越南边境至昆明和从广州湾赤坎至安铺的铁路,以及承办中国邮政等特权,并逼迫清政府答应不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从此,滇、桂、粤三省变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2.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中国七届二中全会是1949年3月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中央全会。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全会集中讨论了夺取全国胜利,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的问题;指出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中国的发展方向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会议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的基本政策;全会号召在胜利面前,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与思想上的基础。

3. 壬寅学制

,是由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拟订,1902年8【答案】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

月15日由清政府正式颁布。该章程规定,初等教育10年,中等教育4年,高等教育6年,教育

年限长达21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规定学制系统的学堂章程,但由于不够完备而未实行。

4. 卢沟桥事变

【答案】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策划的一起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的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又炮轰宛平城,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5. 盛宣怀

【答案】盛宣怀是中国晚清官僚,企业家。1870成为李鸿章的入幕之宾。1872年,参加创办轮船招商局,1885年升任该局督办。中日甲午战争后,许多近代化大企业受盛宣怀控制。1896年,接办张之洞创办的官办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并改之为官督商办。同年,受清政府委任督办中国铁路总公司,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在督办铁路总公司任期内,与英、美等国签订

铁路借款合同,致使几项铁路权落入外国列强之手。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盛宣怀于1900年与各国驻沪领事商订《东南互保章程》。1911年初授邮传部尚书,旋改称邮传部大臣。1900年5月,清政府宣布由他策划“铁路国有”命令。他即以此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把原来已允许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权交与外国资本作抵,激起全国性人民保路运动。辛亥武昌起义后,被革职,在政治上已无地位,但仍有经济实力。1915年策划筹组中日合办钢铁公司,未果,遗有《愚斋存稿》。

6. 《论持久战》

【答案】《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的讲演,它指出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此四点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为抵制“再战必亡”论,纠正“速胜论”,鼓舞群众的抗战情绪,向全国人民指明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出持久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论持久战》的发表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成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也是重要的哲学著作。

7. 百日维新

【答案】百日维新是19世纪末清政府进行的维新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即日开始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反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其主要内容有:①经济方面:a. 设立农工商局,提倡开办实业;b. 设立铁路、矿产总局,修

c. 设立全国邮政局,d. 改革财政,筑铁路,开采矿产;裁撤驿站;编制国家预算。②文化教育方面:a.

改革科举制度;b. 设立学校,在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派人出国留学;c. 提倡学习西学,设立译书局。③军事方面:设厂制造军火,精练海陆军。④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新政范围很广泛,对旧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并且开始推行某些新制度。

8. 贞元六书

【答案】贞元六书,又称“贞元之际所著书”,是冯友兰于抗战时期所著《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六书的合称。其哲学思想是中国程朱理学与西方新实在论的结合,其新理学把世界划分为二,一个是此岸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彼岸的“理世界”现实世界的实际的物,都是相对的料,他是第二性的,理世界是万理俱备,万理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天的,是第一性。物不过是理之实现。在人生观上面,区分人的四种境界,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

地境界”的人“体与物冥”、“万物皆备于我”,我即万理之主宰。

9. 少年中国学会

【答案】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一个著名社团。1918年7月,李大钊、王光祈、曾琦等人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学会以“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学会在1923年以后出现分化,其中的左翼多数加入中国共产党,右翼多数加入中国青年党(国家

主义派)。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

10.皇姑屯事件

【答案】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二、论述题

11.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武汉是当时国内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是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发展迅速的地区和各省革命党人联络的枢纽,是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据点和清朝反动统治的一个中心。

(2)武汉地区的革命党人进行了长期艰巨的革命准备工作。许多革命知识青年以当兵为掩护,长期潜伏在军队里进行艰苦细致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组织网遍及湖北新军各基层单位,为武昌起义的发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1904年起,先后组建了科学补习所、日知会、湖北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把新军作为进行革命活动的主要争取对象。

(3)1911年的广州起义和四川保路风潮,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争意志,革命形势一派大好。

12.资产阶级立宪派在武昌起义前的主要活动有哪些?立宪派组织立宪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主要活动

①催促清政府尽早立宪,组织立宪团体。张謇等于1906年在上海组织“预备立宪公会”;1907年,康有为将保皇会改组为“中华帝国宪政会”;丘逢甲在广东成立“自治会”;谭延闽在湖南成立“宪政公会”。

②控制咨议局。1909年10月在各省成立的咨议局,基本上为立宪派控制。1910年10月在北京成立的资政院,有一半为立宪派所控制。他们利用议论政治的合法地位,要求清政府尽快实行宪政。

③组织迅速召开国会的请愿活动。立宪派于1910年组织三次大请愿,第三次迫使清政府宣布缩短预备立宪期,立即设内阁。1911年5月,皇族内阁成立,立宪派上书请求另设内阁遭拒,立宪运动失败。

(2)目的

①立宪派害怕革命,企图以立宪来抵制革命。

②不满于清王朝的统治,希望有所改革,以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③维护本身的经济利益,要求参与政权,分享统治权力。但是,立宪运动也有暴露清政府假立宪骗局、唤起民众民主思想、宣传爱国精神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