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题库>血液病学题库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男性,72岁。颈部、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3个月,肝肋下2cm,脾肋下6cm,血红蛋白132g/L,白细胞122×10<sup>9</sup>/L,血小板125×10<sup>9</sup>/L。

最佳治疗方案()

A . A.放射治疗
B . 化疗
C . 生物治疗
D . 手术治疗
E . 联合化疗加骨髓

案例摘要:患者,女性,46岁。8年来劳累后心慌气短。既往曾患过“风湿性关节炎”。近日因劳累病情加重,心慌,气喘,咯血,不能平卧而急诊入院。查体:半卧位,慢性重病容。脉搏80次/分,血压13.3/9.33kPa(100/70mmHg)。心向左侧扩大,心律完全不齐,心率120次/分,心尖区舒张期雷鸣样杂音,主动脉瓣区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肝肋下3cm,下肢轻度浮肿。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Ⅱ度。下列关于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可应用茶碱和糖皮质激素。 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拮抗剂主要用于肺源性哮喘。 肺源性哮喘禁用肾上腺素。 两种哮喘均禁用吗啡,因其可抑制中枢。 心源性哮喘则需用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药等治疗。 《金匮要略》论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上焦阳虚。 中焦寒饮。 下焦阴邪偏盛。 阳微阴弦。 经脉痹阻。 患者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每逢阴雨天加重,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应选用() 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乌头赤石脂丸。 桂枝芍药知母汤。 近年来,缓释、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固体分散技术,微囊与微球,脂质体等药物制剂的新剂型与新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口服缓释制剂可采用的制备方法有() A.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胶体物质中。 增大水溶性药物的粒径。 《金匮要略》论历节病的成因是() 外感风寒湿之气。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 肝肾亏虚,风寒湿侵。 肝肾不足,寒伤骨髓。 阳气亏虚,血行不利。

男性,72岁。颈部、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3个月,肝肋下2cm,脾肋下6cm,血红蛋白132g/L,白细胞122×10<sup>9</sup>/L,血小板125×10<sup>9</sup>/L。

最佳治疗方案()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