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813政治学原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文化结构
【答案】政治文化结构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 ①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 ②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理论;
③政治价值规则是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想相互作用并在人的认知系统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念取向,构成了政治文化的核心部分。
2. 政治社会化
【答案】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从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含义看,首先,在个体层面,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其次,在社会层面,政治社会化是特定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
3. 政治沟通分析模型
【答案】政治沟通分析模型是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之一。政治沟通分析是指对政治系统获取、输送、存贮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展开的分析,它是根据自然科学的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政治沟通分析以政治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反馈和自控原则对政治系统展开模拟研究,因此,政治沟通分析又称“政治控制论”。政治沟通分析的目的在于“描述和解释政治系统行为的能力”,即检测政治系统在以信息为媒体控制环境过程中的能力。
4. 议会共和政体
【答案】议会共和政体是民主共和政体的一种,在议会共和政体中,议会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而不掌握实权,他与议会君主政体中的君主的地位和作用享有权限相似,不同的是前者由选举产生,而后者为世袭继承; 前者政治活动负政治法律责任,后者则无须负责。当代的意大利、奥地利、印度等国都实行议会共和政体。
5. 国体和政体
【答案】(1)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国体是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决定因素,国体必须通过一定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来反映和实现。
(2)政体,也被称为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指一定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些反对敌人保
护自己的政权机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体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两个:
①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人数的多少;
②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从这两个标准出发,国家政体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两大类。
6. 政治学
【答案】政治学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就是指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本质上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由此可见,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关于政治学的这一定义表明:
①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治关系具有多种外延形态,如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行为形态,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和制度形态,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形态,这些形态也都属于政治学研究的对象。
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政治学既要求对政治现象进行描述,对政治表征进行把握,更要求深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运动的规律。
③政治学是一门科学,它要求人们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必定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规律起巨大的指导作用。
7. 国家结构形式
【答案】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按照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不同构成方式,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
①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②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如共和国、州、盟、邦)等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按照其联合程度不同,复合制国家又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
8. 行政机关立法参与权
【答案】立法参与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具有一定的立法权利。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把立法权赋予议会,但政府一般都有权参与立法程序,由此构成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的制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法创议权,包括创议修改宪法和制定普通法律,这种创议可以是直接提出宪法修正案和法律的草案。如上所述,只有在议会制国家和半总统制国家,政府才有提出法律草案的权力。而在总统制的美国,总统和政府所拟定的法律草案,必须以议员的名义在议会提出,总统的立法参与权表现为指导立法,即以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及各种专门咨文的形式提出立法纲领和计划。二是对法律的否决权,这项权力是在公布法律的程序中体现的。如美国总统如不赞成某项法律,可以将否决意见书连同法案一起退回国会,但此种否决如果被国会两院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法律仍可生效。法国总统作为政府总政策的最高决策人,也可以将法律退给议会重新审议。
二、辨析题
9. 政治关系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关系。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政治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关系:
(1)由人们的需求引起的,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利益关系;
(2)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在社会利益关系基础上结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并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形成的政治权力关系;
(3)在社会利益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主张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所构成的政治权利关系。政治关系所体现的是人类社会政治的一般本质内容,其他政治现象则是政治关系的外化和具体形态表现。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的关系作为政治权力体系中的一种具体政治关系,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功能性横向划分关系,其并不能涵盖政治关系的全部本质内涵。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的关系与政治关系两者之间的内涵和外延是存在差别的,两者不能进行概念替换。因此,题中观点错误。
10.“多党制”又称“多党并立制”。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竞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因而这种多党制又叫做“多党并立制”。
“多党制”之所以称为“多党并立制”主要是基于以下特征:
(1)党派林立,党派情况复杂。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少则五六个,多则上百个。各个政党的社会背景和利益基础十分复杂,呈现出阶级、民族、种姓等全面分化,党外有党、党内有派的局面。
(2)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由于党派众多,而政府的组成又取决于党Ij 竞选机制作用的结果,多党制国家中某一政党要赢得多数选票相当困难,因而常常由政党联盟组成政府,这种政党联盟很不稳定,一日‘破裂,即造成政府危机。频繁的政府更迭,对社会政治不断产生冲击,造成了连续的政局动荡。
(3)政党不断组成政党联盟,而且随着政局发展,政党联盟又不断发生新的分化组合。由于多个政党势均力敌,因此,为了在选举中获得多数,各主要政党之间往往结成特定的政治联盟,并且在选举获胜后由组成联盟的各政党瓜分内阁职位。在具体政治过程中,这种联盟又随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
因此,题中观点是正确的。“多党制”又称为“多党并立制”。
三、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