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854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情绪和情感

【答案】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情绪是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是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2. 启发式

【答案】启发式是一种间题解决策略,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式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常用的策略有手段一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运用启发式。

3. 合取概念

【答案】合取概念是指通过相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维度值来定义的概念。如“红旗”这个概念

,即就是由“红色”和“旗帜”两个维度相加而得。这类概念的属性之间,起作用的规则是“和”

相加的规则。

4. 白板说

【答案】自板说是将人初生的心灵比作一张自纸或一块自板,认为人的知识经验是由后天的感觉经验获得的理论。由英国哲学家J. 洛克在其《人类理解论》中提出。他反对人的知识来自天赋观念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自板,没有任何观念。人的全部知识和观念都来自感觉经验,是后天获得的; 认为知识、观念来源于感觉和反省。

5. 再造想像

【答案】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依据别人的描述进行的再造想像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水平比较低。再造想像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再造想像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6. 创造性

【答案】创造性又称创造力,是指个体不受常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

成分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发散思维,也需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7. 比率智商

【答案】比率智商是智商的一种形式,是表征个体智力发展相对水平的一种指标,斯坦福一比内智力量表首次采用。计算公式为式中IQ 表示比率智商,MA 表示心理年龄或智力年龄,CA 表示实足年龄或实际年龄。比率智商依赖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其局限性为心理年龄不可能永远随实足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的年龄,再按这个公式计算就会得出智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结论。

8. 高原期

【答案】高原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此阶段,产生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高原期是练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它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人类在任何学习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期”。产生原因主要有: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研究发现,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可能是引起高原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二、简答题

9.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1)格式塔心理学始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

(2)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

①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②格式塔心理学以知觉、意识为研究对象,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③它重视心理学实验,认为有关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

(3)评价:格式塔心理学使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有助于促进人们对意识经验的进一步研究。但它将直接经验世界看作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并将其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违背了系统观。

10.青春期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反抗心理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有:

(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

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

(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在青春期的初期,由于个体生理特征的明显变化,个体有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性明显增强,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青少年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

(3)独立意识

青少年迫切地要求享有独立的权利,将父母曾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关爱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将教师及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受,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所以,可以说青少年的反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否认自己是儿童,而确认自己己经是成熟的个体。

11.简述心理实验过程的主要流程。

【答案】心理实验过程的流程主要有:

(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3)实验设计与实施;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研究报告的撰写。

12.简述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答案】根据注意是否有一定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1)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初级注意。它既可帮助人们对新异事物进行定向,使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也能使人们

从当前进行的活动中被动地离开,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因而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2)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是指人们给自己提出一定的任务,自觉地把某些刺激物区分出来作为注意的对象。当我们确定于某件事(如写作、做作业)之后,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有意地把注意集中在我们认为要做的事情上。这时我们所注意的那个刺激物的特点,不论是否强烈、是否新异、是否有趣,我们都必须集中注意,同时排除各种无关刺激的干扰。

(3)随意后注意则指事先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从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 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从发生上讲,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3.简述学习理论的发展简史。

【答案】(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是20世纪初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