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财经大学中级财务会计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和银行本票

【答案】(1)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汇票的出票银行为银行汇票的付款人。在我国,单位和个人办理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使用银行汇票。银行汇票可以用于转账,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汇票也可以用于支取现金。银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个月。收款人可以将银行汇票背书转让给被背书人。

(2)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付款人为承兑人),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在我国,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才能使用商业汇票。

(3)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需要支付各种款项,均可以使用银行本票。银行本票分为不定额本票和定额本票两种。收款人可以将银行本票背书转让给被背书人。

2. 会计调整

【答案】会计调整是企业因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而对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的调整。包括:①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②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③前期差错更正,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包括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

3.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答案】(1)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资产、负债进行会计处理后得出的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的金额。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一资产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

(2)计税基础可分为两种:①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其公式为: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②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帐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

予抵扣的金额,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其公式为: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4. 职工薪酬

【答案】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应付而未付的职工薪酬。其中,职工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既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也包括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

职工薪酬包括:(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性福利;(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为了反映职工薪酬的发放和提取情况,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核算,

5. 合并报表与分部报告

【答案】(1)合并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简称,它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合并报表由企业集团中的控股公司(母公司)于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主要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分部报告即财务分部报告,是指对一些在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都有业务的企业,按其经营业务的不同性质或经营业务的地理范围分别编制、报出的财务报告。其中所按经营业务不同性质编制的分部报告一般被称为业务分部报告,而按经营业务的地理范围编报的分部报告被称为地区分部报告。

(3)合并报表与分部报告有很大的不同之处:①种类不同。合并报表包括合并利润表、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部报告可分为业务分布报告、地区分布报告。②两者在财务报告中的地位不同。合并报表属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内容,而分布报告是属于报表附注中的一项内容。③两者的应用前提不同,合并报表必须是存在母、子公司的前提下才出现的,而分部报告只要企业的业务种类或者地区范围比较大就可以进行,不受母子公司存在的影响。

二、简答题

6. 请简要说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答案】(1)成本法,是指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适用下列情形:

①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子公司,投资企业应当将子公司纳

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②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投资企业与其他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合营企业。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投资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2)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及对联营企业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7. 何为成本法?何为权益结合法?二者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有何区别?它们分别适应什么情况?

【答案】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通常按初始投资成本计量,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是指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以投资成本计量,在投资持有期间则要根据投资企业应享有被

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相应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主要区别有:

(1)适用范围不同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2)对初始成本的确认不同成本法下,设置“长期股权投资一一成本”科目,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在收回投资前,无论被投资单位经营情况如何,净资产是否增减,投资企业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权益法下,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进行调整。一般,如果初始投资时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或通过其他途径已经能够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共同控制时,应该采纳权益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分两种情况处理: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应该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差额

,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部分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3)对投资损益的确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