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等待戈多》如何体现荒诞派的艺术特点?
【答案】《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荒诞派戏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突出的反传统戏剧的特点,对世界当代文学产生广泛影响。《等待戈多》的荒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戏剧冲突与完整的戏剧情节
《等待戈多》一反传统戏剧的表现方法,抛弃了情节结构的连贯性、逻辑性,而采用重复再现法,让开端、结尾、场景和生活片段等重复出现,来强调生活的单调乏味、荒诞无聊。
戈多总是等不来,天天如此,可是剧中人仍然等待,他们的等待不免显得荒诞。第一天树木光秃秃的,第二天却长出四五片叶子; 第一天爱斯特拉贡的鞋子不合脚,感到疼痛,第二天随便找到的鞋却非常合脚; 波卓第二天变成了瞎子,而幸运儿变成了聋子,剧本没有作任何说明; 人物无缘无故摔跤,爬不起来; 口中说要离开,却原地不动,等等。这些细节表明世间事物的变化是没有缘由的,不可预测的,因而是荒诞的。人物无法主宰自己的行动,只是像木偶一样动作。这一切都具有荒诞的特点。描写荒诞并不自贝克特始,但他笔下的荒诞表现得极为彻底。
(2)人物没有个性,性格破碎
《等待戈多》剧中人物像木偶一样,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没有性格,更谈不上个性,角色甚至可以对换,被抽象化为现代西方人的代表。他们的名字具有随意性,剧本里他们叫爱斯特拉贡和弗拉迪狄米尔,舞台上他们互相叫戈戈和狄狄,一个想自称卡图尔,另一个想自称阿尔贝。另外,人人倒在舞台上,身体的不同在这“堆肉”中消失了。爱斯特拉贡、弗拉狄米尔、波卓和幸运儿只是同一种存在的变异,他们并无重大的不同。
(3)语言荒诞离奇
,这种集中尤其表现在语言上。贝克特认为艺术创作要“集中”《等待戈多》的语言没有逻辑
性,变得支离破碎,甚至语无伦次、自相矛盾,既反映不了人物的个性,也无法在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如一开场戈戈、狄狄各自喃喃述说自己痛苦,牛头不对马嘴,唠叨重复,文不对题。被主人唤作“猪”的幸运儿,突然激愤地讲演起来,不带标点的连篇累犊、毫无意义的废话,使人不知所云。表明在这个非理性化、非人化的世界里,人既然失去了本质力量,他就没有自由意志,没有思想人格,语言当然也该如此。有时人物语言也偶显哲理,流露出人物对荒谬世界与痛苦人生的真实感受。
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得失。
【答案】1934年,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苏联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作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将其与用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和教育人民结合起来。它对苏联文学的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本身存在缺陷,并又遭到扭曲,对后来苏联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又复杂的影响。1989年,苏联作家协会在新《章程》中删除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法,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这一创作和批评方法也随之消失。
3. 任举一部作品为例,说明意识流小说对传统小说观念与小说艺术的革新。
【答案】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整部小说在结构上像一座大教堂,各卷是侧堂。回忆往事将作品前后串联起来,而作品每一卷都有自身的内部结构,又与其他部分相连。充分体现了对传统小说观念与小说艺术的革新。
(1)对传统小说观念的革新
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尤其是人的意识流程,常利用心理时间来组织叙事,大量运用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法来追踪人的意识流程,展示人迷离恍惚的精神世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卷峡浩繁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它革新了小说的观念。小说随着作者的意识展开,像流水一样,而无明确的故事情节,只在表现富有含义的内心世界。意识流小说号称是打败时间的小说。除了历史事件的时间不可更改外,其他的时间都不重要。另外意识流小说看似毫无章法可寻,但它是一个整体。比如《追忆似水年华》中有标题的对称,如《地名:地方》和《地名:名字》; 有叙述的对称,如盖尔芒特家和斯万家,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沙龙和奥黛特的沙龙; 有地方的对称,如巴黎——索多姆,巴尔贝克——戈摩尔。普鲁斯特认为四、五、六卷是“他的天才的最佳构思”。第四卷是环形结构,第五、六两卷构成一幅双折画。
普鲁斯特认为各卷的融合和一致是一种“大师手艺”。
(2)传统小说艺术的革新
,①《追忆似水年华》的人物描写不同于传统小说他的人物戴着“上百种面具”再逐渐脱下来,
慢慢显出原形。例如奥黛特,读者最初通过一个孩子的目光发现了她,这是一个“玫瑰贵妇”:然后她成了斯万夫人,由于她的无行,大家从来不肯邀请她做客,她被看作夏吕斯的情妇; 再后来
,叙述者在埃尔斯蒂尔的画室中发现了她的肖像; 她成了寡妇后,嫁给了愚她是“萨克里邦小姐”
蠢的福尔什维尔,也许是盖尔芒特公爵的情妇。在他笔下,人物是不定型的、发展的、复杂的,不能以传统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们。小说中写了4代人,1820年的一代有外祖母、维尔巴里西斯夫人; 1850年的一代有叙述者的父母、夏吕斯、弗朗索瓦丝、盖尔芒特公爵夫人、斯万、奥黛特、维尔杜兰夫妇; 1880年的一代有叙述者、阿尔贝蒂娜、莫雷尔、吉尔贝特、圣卢; 1900年的一代有
吉尔贝特的孩子。这4代人构成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之后,生活在第三共和国的一个人物画廊。
②时间概念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普鲁斯特看来,时间是一种“看不见的形
,式”。他发现,人物在时间上所占的位置要比“他们在空间所占的位置宽广得多”“可能性的世界
,可能性的世界就是时间的世界。时间在小说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普鲁斯比真实世界更为广阔”
特认为真正的小说家不以日历来计算时间。除了历史事件不可更改以外,他对时间的概念理解得相当灵活。一是人物年龄前后有出入。阿尔贝蒂娜在1897年是17岁,在1908~1909年年龄不变; 奥黛特一下子变成50岁。二是年表改变,阿尔贝蒂娜出现以后,小说采用了另一种年表,产生了无数日期谬误。普鲁斯特在时态的运用上煞费苦心。他写作时一切都已经过去,因此他用过去时。他认为在自传和日记中才用现在时,叙述必须用过去时才能进入想象,进入小说时间。《追忆似水年华》大量用未完成过去时,作用之一等于讲述中的现在时:“让过去保持它当初是现在时的样子……”作用之二是使情节变成真实可信:“未完成过去时并不意味着小说家置身于人物的未来,而是简简单单地表明他不是这个人物,他是在向我们显示这个人物。”普鲁斯特时而插入现在时,这时,叙述者重新看见、重新体验时间。现在时的出现将读者抛进了时间里; 这是叙述起始的时间,不再是人物经历其现在时的时间。如关于母亲的亲吻:“那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我曾看见蜡烛的反光沿着楼梯的墙上升,然而,这堵墙已消失多年了……”描述这个场景所用的现在时表明叙述者重新找到过去,字里行间涌出的柔情说明死亡已淹没了被爱的人们; 作家发现了自己的力量,时间战胜了死亡。有时,普鲁斯特转为现在时是表明一种体验:“我喝第二口,没有发现与第一口有任何两样……我放下杯子,转向内心,该由它来寻找真理。”叙述者将回忆变成现时的体验。
③小说的意识流手法多种多样
a. 由一些似乎微不足道的细节勾起连绵不绝的回忆。玛德莱娜由小点心勾起童年回忆是有代表性的描写。
b. 采用时序颠倒的手法。斯万的恋爱本来是叙述者听说的事,发生在他出生之前,但这个故事叙述在前,叙述者后来得知,放到后面去叙述。小说时而讲述盖尔芒特家的事,时而跳到无关的事上去,然后又回到正文上来。这种叙述方法表现了无逻辑的回忆。
c. 抓住不同层次的意识。他发现人的意识中存在两种或多种截然相反的情感,由前者到后者的过渡是突然的,却有着可以变化的基础。例如斯万对维尔杜兰夫妇企图破坏他与奥黛特的关系十分愤慨,但一回到家里,他的态度改变了,他还是想参加夏园的晚餐,爱情驱逐了他心中的仇恨。
d. 写出意识的自发状态,发现难以表达的心理活动。
e. 善于描写人物在某些特定情形中的状态,如嫉妒、半睡半醒、等待、做梦、孤独、离别。总之,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不仅革新了传统小说观念,同时也使传统小说艺术焕然一新。作者运用多种多样的意识流手法去挖掘人的内心,倾全力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复调心理”作用下的小说成为现代主义小说中的重要类型,影响深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