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内蒙古财经大学企业管理803管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弹性福利计划

【答案】弹性福利计划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固定式福利的新员工福利制度,又称为“自助餐式的福利”,即员工可以从企业所提供的一份列有各种福利项目的“菜单”中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福利。弹性福利制强调让员工依照自己的需求从企业所提供的福利项目中来选择组合属于自己的一套福利“套餐”。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专属的”福利组合。弹性福利制非常强调员工参与的过程,希望从别人的角度来了解他人的需要。但事实上,实施弹性福利制的企业,并不会让员工毫无限制地挑选福利措施,通常公司都会根据员工的薪水、年资或家眷等因素来设定每一个员工所拥有的福利限额。而在福利清单在所列出的福利项目都会附一个金额,员工只能在自己的限额内购买喜欢的福利。

2. 前向一体化

【答案】前向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商业企业,或者拥有和控制其分销系统,实行产销一体化。即指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也就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生产技术的可能条件,利用自己的优势,把成品进行深加工的战略。实施前向一体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是特许经营,采用特许经营的形式授权其他厂商经销自己的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是用途最广、也是非常有效的前向一体化方式。

3. 激励

【答案】激励(motivation 主要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通常是和动机连在一起的。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把动机定义为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而这种努力又能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一般而言,动机是指为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并维持行动,以达到目的的内部驱动力。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4. 利益相关者

【答案】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 ,又称利益枚关者,是指那些与特定组织有一定利益关系的有关者,其利益得失与组织的存在相关。换言之,利益相关者是在一定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的任何有关者。这一概念最早由伊戈尔·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自弗瑞曼《战略管理一一利益相关者方式》出版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管理”、“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术语得到广泛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已经成为分析企业组织行为的一个既定理论框架,应用于公司治理、企业伦理、战略管理等方面。

5. 存货

【答案】存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将出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例如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存货是这些资产的总称。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货的认定要视企业对存货是否具有法定所有权、企业是否拥有存货所有权卜主要风险和报酬为标准。如委托代销商品、出租及出借包装物、委托加工材料等物资,虽然不在本企业的仓库,但它们是企业的存货:而如受托代销商品、租入或借入的包装物等,虽然存放在企业,但不应作为企业的存货。

二、简答题

6. 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1)统计性标准

统计性标准,也叫历史性标准,是以分析反映企业经营在历史各个时期状况的数据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立的标准。这些数据可能来自本企业的历史统计,也可能来自其他企业的经验; 据此建立的标准,可能是历史数据的平均数,也可能是高于或低于中位数的某个数,比如上四分位值或下四分位值。

(2)根据评估建立标准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下作的质量和成果都能用统计数据来表不,也不是所有的企业活动都保存着历史统计数据。对于新从事的工作,或统计资料缺乏的工作,可以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和评估来为之建立标准。利用这种方法来建立工作标准时,要注意利用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的知识和经验,综合大家的判断,给出一个相对先进合理的标准。

(3)工程标准

严格地说,工程标准也是一种用统计方法制定的控制标准,不过它不是对历史性统计资料的分析,而是通过对工作情况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来进行的。比如,机器的产出标准是其设计者计算的在正常情况下被使用的最大产出量; 工人操作标准是劳动研究人员在对构成作业的各项动作和要素的客观描述与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消除、改进和合并而确定的标准作业方法; 劳动时间定额是利用秒表测定的受过训练的普通工人以正常速度按照标准操作方法对产品或零部件进行某个(些)工序的加工所需的平均必要时间。

7. 管理者应当如何进行冲突管理?

【答案】冲突管理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者要设法消除冲突产生的负面效应。这是因为,这些冲突阻碍了组织实现目标,属于功能失调的冲突,它们对组织具有破坏性作用。二是要求管理者激发冲突,利用和扩大冲突对组织产生的正面效应,因为这些冲突支持组织的目标,属于建设性的、功能正常的冲突。优秀的管理者一般按下列方式管理冲突:

(1)谨慎地选择想处理的冲突。管理者可能面临许多冲突,其中,有些冲突非常琐碎。不值

得花很多时间去处理; 有些冲突虽然很重要,但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不宜插手。有些冲突难度很大,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未必有好的回报,不要轻易介入。管理者应当选择那些员工关心、影响面大、对推进工作、打开局面、增强凝聚力、建设组织文化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亲自抓,一抓到底。对冲突事必躬亲的管理者并不是真正的优秀管理者。

(2)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是哪些人卷入了冲突? 冲突双方的观点是什么? 差异在哪里? 双方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 代表人物的人格特点、价值观、经历和资源因素如何?

(3)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不仅了解公开的表层的冲突原因,还要深入了解深层的、没有说出来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原因交叉作用的结果,如果是这样,还要进一步分析各种原因作用的强度。

(4)妥善的选择处理办法。通常的处理办法有五种:回避、迁就、强制、妥协、合作。当冲突无关紧要时,或当冲突双方情绪极为激动,需要时间恢复平静时,可采用回避策略; 当维持和谐关系十分重要时,可采用迁就策略; 当必须对重大事件或紧急事件进行迅速处理时,可采用强制策略,用行政命令方式牺牲某一方的利益处理后,再慢慢做安抚工作; 当冲突双力势均力敌、争执不下需要采取权宜之计时,只好双方都做出一些让步,实现妥协; 当事件十分重大,双方不可能妥协时,经过开诚布公的谈判,走向对双方均有利的合作、或双赢的解决方式。

8. 组织层面的变革阻力有哪些?

【答案】组织层面的变革阻力主要包括:

(1)结构惰性。指组织拥有内在的机制保持其稳定性。当组织面临变革时,结构惰性就会充当反作用力,努力维持原有的稳定状态。

(2)有限的变革关注。组织由‘系列相互依赖的子系统组成,在变革时不可能只对一个子系统实施变革而不影响其他子系统。所以,在子系统中进行有限变革可能会因为更大系统的问题而遭受抵制变得无效。

(3)群体惰性。即使个体想改变自己的行为,群体规范也会成为抵制变革的约束力。

(4)对专业知识的威胁。组织模式的变革可能会对特殊群体的专业知识构成威胁,那么该群体就会抵制对他们造成影响的威胁。

(5)对己有权力关系的威胁。任何决策权力的再度分配,都会威胁到组织长期以来己经形成的权力关系,那么这些权力关系就会成为变革的阻力。

(6)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组织中控制一定数量资源的群体,为了避免变革对他们所控资源的影响,常常成为变革的阻力。

9. 简述什么是心智模式。

【答案】心智模式一方面是指人们的长期记忆中隐含的关于世界的心灵地图,另一方面也指日常推理过程中一些短暂的理解。而这种短暂的心智模式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后,会逐渐影响长期根深蒂固的信念。具体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