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801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辨析题
1. 我国的国有企业只能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管理。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公有制企业,经营过程中山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管理,但是,根据各个国有企业的具体状况应予以区别对待。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或者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安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应该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管理,具有地方性、和地方利益联系紧密的国有企业则应该考虑由地方政府来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积极性,才能有效的发展国有企业,引导国有企业走出困境。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相继成立,在不同国有企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是根据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做出的明智选择,是推动国企改革成功的重要举措。
2. 资本周转越快,表明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越多,因此获得的年剩余价值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顶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一(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量。
流动资本指的是以原料、燃料以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指的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年剩余价值量是与可变资本相关联的。资本周转的快慢与可变资本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更加得不出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的结论了。
二、简答题
3. 怎样认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答案】研究社会冉生产,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即实现价值补偿; 另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在转化为货币资本形式之后,又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即实现物质补偿的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问题。这是因为:
首先,社会资本再生产反映了资本的现实运动,而资本从商品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是资本运动之“惊险的跳跃”,它表明既有生产过程是否能顺利完成,也就同时表明下1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如果社会总产出能够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和剩余价值,就意味着社会生产所耗费
的资本能够在价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意味着社会资本的周转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从而可以重新购买生产要素,开始新一轮的再生产。否则,如果社会总产出不能或部分不能顺利销售,所耗费的资本就不能得到或不能充分得到价值补偿,社会再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
其次,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仅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形态上得到补偿,而且要保证资本价值所反映的实际生产过程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补偿和替换。这就不仅要求社会资本所获得的价值补偿总量要足以用于重新购买所需补偿和替换的生产要素,而且要求上一生产过程所提供的社会总产出应当在使用价值形态上符合再生产继续进行的需要。而使用价值形态的补偿和替换是社会再生产运动中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它不仅有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以及有关服务产品的总量补偿和替换问题,而且还有这些需要补偿和替换的使用价值的内部结构问题。如果社会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实物构成上与所耗费和要补偿的产生不一致,则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仍然会遇到困难。
所以,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补偿,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补偿的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其中,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基础,社会总产品的使用价值补偿是保证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关键。
4. 为什么说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答案】社会资本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因此,研究社会再生产,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即实现价值补偿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在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又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即实现物质补偿的问题。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组成部分经过流通进入消费,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到替换,这就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这个过程是在市场上完成的,因此,市场实现问题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1)社会资本再生产反映了资本的现实运动,而资本从商品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是资本运动之“惊险的跳跃”,它表明既有生产过程是否能顺利完成,也就同时表明下一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如果社会总产出能够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就意味着社会生产所耗费的资本能够在价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意味着社会资本的周转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从而可以重新购买生产要素,开始新一轮的再生产。否则,如果社会总产出不能或部分不能顺利销售,所耗费的资本就不能得到或不能充分得到价值补偿,社会再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
(2)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仅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而且要求资本价值所反映的实际生产过程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就是说,社会资本所获得的价值总量要足以用于重新购买所需补偿和替换的生产要素,从市场上得到的使用价值必须符合再生产继续进行的需要。使用价值形态的补偿和替换是社会再生产运动中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它不仅有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以及有关服务产品的总量补偿和替换问题,而且还有这些需要补偿和替换的使用价值的内部结构问题。如果社会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实物构成上与所耗费和要补偿的不一致,则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会遇到困难。
(3)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替换,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所有这些补偿和替换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
5. 如何理解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基础?
【答案】(1)固定资本更新
所谓固定资本的更新,是指用新的先进的固定资本去替换旧的落后的固定资本。大规模的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所以能以周期性的方式进行,原因在于再生产周期中存在着推动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固定资本的更新。
(2)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更新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暂时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当经济进入停滞阶段,出于竞争的需要,资本家开始了新一轮投资,对原有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并大量增加新的技术含量更高的技术设备。大规模的投资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从而使生产摆脱危机。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投资以加速的方式进行,把经济迅速推向繁荣的极限,从而为下一次经济的全面失衡创造了条件。
②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在推动了生产增长的同时,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大规模的技术更新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更进一步的层次上激化创造了条件,这表现在:一方面,新的、效率更高的技术设备的采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日益提高的资本有机构成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或绝对减少,这又进一步推动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从而使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减少。这两方面因素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并孕育着下一次危机的到来。
6. 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要求。
【答案】(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消费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消费的增长速度不仅取决于生产的增长速度,还取决于人口规模、就业面、职工收入增长速度、消费品价格等因素。人口规模、就业面和职工收入增长速度等因素通过影响人均收入水平影响人均消费支出,消费品价格则影响一定消费支出的实际消费水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角度来看: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优化人们的消费结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消费不仅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条件,还直接成为社会再生产的根本目的,满足劳动者的消费需要真正成为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劳动者的消费需要可以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得到满足,其消费水平也将随着生产发展而不断提高。
消费的增长有两方面表现:
一是消费水平的提高。其价值形态的衡量指标主要是城乡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