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海师范大学819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再贴现率
【答案】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政策。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 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贴现窗口主要用于满足银行临时准备金不足,此外再贴现率政策是一项被动等待商业银行行为的政策,因此其作用非常有限,通常作为补充手段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结合使用。
2. GDP 与GNP
【答案】(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DP 与GNP 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
GDP 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NP 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 )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即GDP=GNP-NFP。
3. 实际汇率
【答案】汇率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分。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它是指1单位外币能够交换的本币数量,或1单位本币能够交换的外币数量。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外国物价之比,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持有外币只是为了购买外国产品,本币与外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各自的购买力,即取决于物价水平的倒数,由此可得实际汇率的表达式为:
其中,e 表示实际汇率; P 和P t 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 E 为名义汇率(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
可见,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应等于1。根据这一定义式,实际汇率低,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本国净出口;反之,本国产品就相对昂贵。
4. 名义GDP 和实际GDP
【答案】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于物价不同,名义GDP 一般和实际GDP 会有些差异,差异越大,说明基期到现期的物价变动越大。实际GDP=名义GDP ÷GDP 折算指数。
二、简答题
5. 货币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无处不在,并且总是一种货币现象。”你对这种观点怎么看?
【答案】(1)按照货币主义者的观点,只有在货币供给持续增长时,才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否则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都不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价格的上涨会减少实际货币量,提高利率。最终,通货膨胀将会消失。
(2
)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关系式为,按照货币主义自然率假说的观点,就业量是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的,因此y 与货币数量M 无关。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货币流通速度V 在长期中又是稳定的和可预测的,因此,货币数量M 能影响的只是价格P 以及用货币表示的常量。因此,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6. 摩擦性失业是不是一种自愿性失业,为什么?
【答案】摩擦性失业不是一种自愿性失业,因为造成这两种失业的原因是不同的。
自愿性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条件而自愿选择失业。当工资条件发生变化时,这些人才决定是否就业。
摩擦性失业并不具有自愿性。它是因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它被看作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职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下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具有不完备性,厂商找到所需要的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会相应引起劳动力在各行业问的调整,通常由于流动成本、职业技能、个人特长或居住地区等原因的存在,会造成劳动力暂时地失业。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随着经济结构变化的加快而逐渐增大。
三、计算题
7. . 在一个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L=Y-l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000,政府购买为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答案】产品市场均衡:
Y=C+I+G=200+0.75Y+200-25r+50
整理得:
货币市场均衡:
根据
8. 假设AD-AS 模型为,,这里分别,即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为产出、充分就业的产出、价格水平、预期价格,以及货币存量:
(1)在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
少?
(3)当经济恢复长期均衡时,价格P 和收入Y 又分别为多少? 请画图说明调整过程。
【答案】(1)在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
,
得:100=50+4M-50x1,求解得到M=25。
(2)均衡条件下得P =-1,当货币当局没有预期地突然决定将该货币存量降低50%,预期价e , P=1请计算货币存量水平M 。 (2)若货币当局没有预期地突然决定将该货币存量降低50%,那么,价格P 和收入Y 为多, P=1。将其代入总供给函数y=50+4M-50P,可
格不变,货币存量为:
AD 曲线表示为:
y=50+4M-50P=50+4x12.5-50P=100-50P
AS 曲线表示为:
经济均衡时:AD=AS,求解得到。
,代入AD 曲线(3)经济恢复均衡时,经济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所以国民收入
函数100=100-50P, 解得价格水平尸p=0。调整过程如图所示,在初始状态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长期总供给曲线为,短期总供给曲线为, AS 曲线和AD 曲线相交于E 0点,此时的均衡收入为,物价为P 0。减少货币供给量,AD 曲线左移到AD 1,在短期内AD 1和AS 0相交,此时的均衡产出为Y 1,物价为P 1。在长期内,AD 1线和AS 曲线相交,均衡产出为y ,物价水平为0。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