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英国国王在(光荣)革命前保证“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文件”,而革命后保证“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这主要表明() A.崇尚法治是英国的传统。 B.革命前后英国民主制度无实质性变化。 C.革命后国王成为可有可无的虚君。 D.革命前后英王权力来源发生了重大改变。
1135年,在意大利北部的阿马尔菲发现了查士丁尼的《国法大全》原稿,这引起了意大利法学家的普遍关注和浓厚兴趣,于是波仑亚大学率先开展《国法大全》研究,逐渐吸引欧洲各国学生前往该校留学,最多时人数过万,形成了罗马法研究的发源地和第一个中心。该现象主要表明() A.意大利政府十分重视依法治国的理念。 B.《国法大全》是古罗马最完备的成文法。 C.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国家法律的源泉。 D.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最早从意大利兴起。
反映明朝故事的豫剧《七品芝麻官》里有一段唱词:“盼到了北京城开了科选,我辛辛苦苦前去考官,三篇文做得好,万岁称赞,任命我到河南信阳五品州官,到吏部去领凭我先得把那严嵩见,老贼要三千两磨墨的钱。”剧中主人公() A.体现了庶族地主的进取精神。 B.受益于自己的出身与门第。 C.三篇好文文体格式完全相同。 D.代表了当时中国思想界的进步水平。
“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事件,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是() A.阶级斗争史观。 B.文明史观。 C.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
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政府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并涌现出许多新的官僚机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技术统治”,因为这些官员接受过专门的工程或者经济管理训练。以下关于“技术统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A.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技术统治”。 B.“技术统治”适应了国家对经济调控的需要。 C.“技术统治”造就了一系列福利国家。 D.“技术统治”可以有效避免新的经济危机。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一观点所依据的理念是()